第十七回 演法殿慈尊說法  86年9月17日

窺基菩薩 降

話:訪遊著書乃在闡教釋疑,因而書以載道,為眾生啟蒙也!吾奉旨為唯心

  宗立宗之初,帶引正鸞遊訪彌勒淨土,自是為眾生闡述彌勒淨土之殊勝

  ,再則也是為眾生與彌勒淨土契引善因緣,所謂「未修大道先結善緣

  ,此一佛緣之契引自是頗為重要。賢生吾等出發吧!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弟子請教一個問題,在慈尊下生之前有五十六億

   年,如此長時間,人世間娑婆界裏漫漫歲月的變化,以您菩薩果位的

   神通,應可窺測末來的世界是如何。在不違背洩露天機,以及您職權

   範圍內,可否透露一些,列入書中以光篇幅。

菩薩:當然可以!在閻浮提的變化當然是廣泛而無常。依據現時記載之歷史

   ,人類文明進化史可分成好幾個階段,所以在未來仍然是如此;只不

   過五十六億年卻不是一個可以串連起來的時空,因而在未來追溯考古

   將致中斷某些時期;換言之,在此而至慈尊下生之時,將有二至三個

   劫厄,使整個閻浮提生態變化。但在可見之未來人類生活習慣的改變

   將是顯而易見,如食物的進化,將不致因循目前的型態,也因此而使

   人身結構進而變化,其餘諸如人類聯繫通訊,目前屬於低層次之通訊

   以及言語,但未來將使人類進行到靈意互通,此在修行普及的時候即

   可端倪立見。

勇筆:可是如今的閻浮提充滿野心份子,充斥不安定因素,更因人心不思善

   ,爭執迭起,在在惡化了人類生存的世界,可能如您所言的圓滿嗎?

菩薩:物極必反。所謂國之將亡必出妖孽,數十億年長久時空中,世尊已預

   示滅後世界的演變,因此在此歲月中,人類以及閻浮提的滄海桑田變

   化莫測當屬必然,而眾生未成究竟之前,必須面對這五十六億年,因

   此這漫漫歲月才有許多宗脈提出避禍之道。

勇筆:若以您之智慧,這些言論正確嗎?

菩薩:原則上都沒錯。就以唯心宗弘揚彌勒法義而言,眾生求生入彌勒淨土

   ,或者僅以往生兜率陀天,均是脫離此一閻浮提之渾噩;換言之,漫

   漫五十六億年的修行長程,從人間轉移到兜率天或彌勒淨土,實可避

   免閻浮提的生態變化及禍劫。

勇筆:多謝師之開示!咦!今日已入淨土,怎未見您護持弟子長身,這一路

   行來,弟子可是不知眼前景像是為何物?

菩薩:因為今日吾帶引賢生參訪一處殊勝之地,因而屆時才讓賢生全程傳真

   記述比較生動。

勇筆:哦!是哪個地方呢?

菩薩:就是慈尊說法的演法殿,那個地方乃慈尊為諸天佛菩薩、天子大神諸

   眾說法之處。吾帶引賢生前去,再讓賢生記實傳真。到了!此處即是

   演法殿。

勇筆:沒有啊!弟子沒看到金璧輝煌的宮殿,好像僅有面前幾株龍樹般的巨

   樹,而此樹倒是如佛經所載,每枝有七彩寶華閃耀,而枝上每葉各有

   千百萬道金光照射,每樹下有天女寶相莊妙,左右各執佩樂瓔珞演奏

   法音。再往前看去,只是一片平坦,地上不知是砂土還是金粒,黃澄

   澄閃耀金光。哦!看到了有無數背影盤膝趺坐。嘿!弟子有點居高臨

   下的感覺。(此時身長可有三、四層樓高)只見這是一處寬廣無限,

   由許多龍樹所圍繞,地面黃砂閃耀,細看俱是金砂,但在正中有一座

   華幔為帳,幡琉垂揚巨大,有整棟三層樓高的師椅,正中之上端坐一

   位大菩薩,只見衪面圓耳大,並且耳墜如扇,濃眉之間卻是長成茂密

   ,且皎白如雪,那對眼睛有點瞇瞇,但僅這一線眼神可就不得了,宛

   如深潭清灈,就如一泓深潭潭面,緊接下來就是張著大口,應是笑口

   常開,只不過這一張巨口大概可以讓飛機誤以為山洞藏進去,這應該

   是慈尊法相吧!當然免不了那一座宛如山丘的大肚。師啊!奇怪!剛

   才弟子還清晰可見慈尊法相,怎麼如今只見慈尊法相一團金光護罩,

   弟子再也看不清慈尊法相了,莫不成弟子方才形容的過份,引起慈尊

   怪罪。

菩薩:非也!慈尊道行深厚,金光外露,若非根基深厚者很難透過金光看見

   慈尊法相。適才乃吾助賢生之力,是以可看清慈尊法相。

勇筆:原來如此!對了!慈尊法相果然是如今人間所流傳聖像的樣子嗎?

菩薩:非也!慈尊有三十二法相,相相美好,此一相乃因應引接末法遺眾,

   慈心大願,故顯慈顏悅色之好相而已。

勇筆:弟子受教!圍繞慈尊周圍之佛菩薩及天子、大神等有不下千百萬之數

   ,黑壓壓形成萬頭鑽動。啊!不對!應該是萬佛大會,因為每一位聆

   法者,頭上不論有髮無髮,卻都是金光閃耀。哦!這奇景可比人間的

   霓虹燈跳躍更加壯觀了!只可惜有的看不清面貌,有的倒是可以看清

   是老是少,或者眉清目秀,或者濃眉大眼。師啊!這可是道行深淺,

   因而金光濃弱有異的現象?

菩薩:是的!

勇筆:看這情形,慈尊已在說法,可是弟子卻無法聽到法音,這怎麼辦?是

   否可請您帶領弟子去拜謁慈尊也好就近見佛聞法?

菩薩:賢生弄錯了形容詞,佛經所謂見佛聞法必可不退墮,其有先決因素,

   那就是必須蓮花化身之後見佛聞法可不是指賢生目前這樣見佛聞法

   。

勇筆:您這句話弟子就不服氣了!雖然弟子還是凡夫肉身,難不成凡夫肉身

   見佛聞法就沒用嗎?如果是如此,有些法門強調求明師何用?求佛都

   沒用了,何況求明師!

菩薩:賢生可真是伶牙利嘴!吾所謂賢生目前這樣見佛聞法,是指尚不能得

   等覺智慧而不退墮;當然此時見佛聞法那是大福緣,有助增上心、出

   離心、智慧根,並非無用,乃特指於佛經所謂之見佛聞法不退墮。吾

   知賢生之心意,只不過卻被賢生的伶牙差點說倒了。

勇筆:弟子失禮了,只不過是弟子趁此機會請您為此開示一番而已。對了!

   那怎麼辦!是您帶弟子前去拜謁慈尊嗎?(話落只覺耳中響起音律,

   開始只覺是梵唱,但仔細細辨之下卻是一股細如流水,柔和語音在說

   法。)「所謂識,不論是心識、八識,本體上乃為了別的作用,不論

   八識其種種異名變化,也不論心識與六根、六塵、六境的互動,識體

   若有執著邊見存在,即陷入輪迴;因為識不僅對眼前事了別分辨,它

   更可以承續無數過去種種種子,因而識執染著,我見、我知俱皆偏離

   ,而識體作用亦因此偏離其正常功用;以不明事物由正知、正見所了

   別當然乃正見所得,否則一如盲丁不知事物,則其識體不但無有作用

   ,甚而誤導作用。因而,唯識講萬法唯心。」師啊!這可是慈尊在演

   法唯識,弟子聽來似懂非懂,萬法唯心,那麼心與識是否有分別?若

   無分別,是否可說萬法唯識,可是識若不由心主又如何主宰?

菩薩:賢生疑問可再繼續聽法。

勇筆:是!(再細聽之下)「心為八識之主,心王之法即為心識,故一心所

   在,即是可以影響六根功能,亦可主宰六根,而六根之淨與受控,則

   與六塵、六境有其密切關連;但心王乃屬我人身為凡夫之時,必須由

   心所主,但識體卻由無數劫以來之種子儲存而轉流至七識,再依附於

   前六識,因而心識則是表與裏之結合,由識體所儲藏之種子未異熟之

   前,由心王主控前六識。簡而言之,即是以目前的畏因慎行(即是由

   心主控)使識體的儲藏種子不受,不受即是不受造作業的干擾,引起

   變化業障層次顯現,就可以不入輪迴了!」呼!師啊!弟子總算有點    

   弄明白了!不過要再層次分明的剖析,弟子恐怕仍要大費苦工,可惜

   機緣不夠,否則常常聆慈尊演繹唯識,這本書著作完成,弟子大概就

   可將唯識理出個頭緒來了!

菩薩:那倒是不夠,眾生機緣各自把握。慈尊在此說法,六時不停,眾生得

   生此土還怕不能成就。今日吾等就此結束了。回堂吧!

勇筆:師啊!回堂之前弟子請教一個問題,若要修行唯識定,如果還沒將唯

   識觀釐清,僅以一心想像慈尊好相是否可行?

菩薩:賢生所行頂多可謂是正定而已,不能達到唯識定,唯識定的境界必須

   是透澈宇宙萬物,萬法唯識所生,才能無漏無礙,必須慢慢來。好了

   !到堂,今夜至此。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費1萬到台東 為偏鄉童蓋書屋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潘俊偉/台東縣報導】

2014.07.22 02:33 am

書屋成員們將木屑倒入攪拌好的泥土中,成為土磚塊原料。
記者潘俊偉/攝影

烈陽下,從各地來到台東響應「愛心土磚屋」工作假期的二百多名志工,揮汗趕製土磚。兩天的假期,他們自付旅費分批趕工,要為偏鄉孩子蓋棟永久性書屋。

即將升國一的小俊,只要有空都會到書屋幫忙製作土磚塊。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六回 敘品談定禪定閣  86年9月10日

窺基菩薩 降

話:求生彌勒淨土,雖未能在淨土中的修行得正覺究竟,但卻能在兜率陀天

  的四千歲天壽間得等覺菩薩果,而伴隨慈尊再下閻浮提,共成無上正覺

  。因而彌勒淨土之究竟與否,關鍵則在伴隨慈尊下生共成佛果,雖未在

  彌勒淨土成就佛果,卻可在伴隨慈尊下生之時必定成佛。賢生!吾等出

  行訪遊。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您這一番話表明了只要求生得至彌勒淨土,則必

   定可至天壽四千歲後,伴隨慈尊下生閻浮提,而只要能夠伴隨慈尊下 

   生,就必定能夠成究竟之果,是也不是?

菩薩:是的!

勇筆:那麼弟子請教,天壽四千歲(指兜率天之天壽),人間五十六億餘萬

   年,那時候人世間是何景象?彌勒三經中所指慈尊下生閻浮提,又是

   指何處?

菩薩:閻浮提原意乃指印度一地,今人泛指娑婆世界之人間,因而慈尊下生

   閻浮提,肯定而言乃是在人間而成佛。至於兜率天之四千歲後,閻浮

   提是如何景象,賢生當可知悉;而且未來人將是頭大如斗,身軀瘦小

   ,但卻眼銳手勁,以今人眼光而論,將視未來人為怪物;而閻浮提之

   滄海桑田變動,且將頗為鉅大,屆時閻浮提將不止限於今時人類所居

   住之星球,將涵蓋無數個適合生物生存之星球。

勇筆:就是嘛!那麼遙遠的年代之後,怎麼可能像如今景況一成不變。不過

   ,師之所言在未來之中,是否人類有遭受浩劫之虞,然後再重新開天

   闢地、生萬物,以符合佛經所示,達到人壽增長至八萬四千歲後,慈

   尊再下生。

菩薩:人類浩劫在人類史上有明確之記載,以前有浩劫,未來亦有之。唯有

   寄望眾生共同發菩提心,立慈悲願,以此共業願力而消弭浩劫之禍根

   ,而在祥和之進化中,圓滿達到慈尊下生之要素。

勇筆:您認為可能嗎?

菩薩:末法根器不善是事實,但諸天佛菩薩以及各教門道場之聖神仙佛,發

   心普度眾生卻也是事實;故,吾樂觀於未來進化可漸趨於祥和。

勇筆:師之慈悲乃標準菩薩心腸,弟子亦深願是如此。對了!今日師將帶領

   弟子往何處?

菩薩:今日吾帶引賢生遊訪禪定閣,此處不止於初位菩薩之考驗處,頗多大

   菩薩亦由此處進入禪定,賢生則可拜謁請益。

勇筆:感謝師之慈悲!(師生二人穿過白玉磚道,左旋右繞穿過許多宮殿之

   後,眼前已見一座非常氣派的金光滿罩的大閣,閣前分龍門虎口,而

   門前隱約潺潺流水之唄音,令人心曠神怡,俗慮淨消。)師啊!您已

   助弟子長身了,這一路行來流覽景觀也能豁然。對了!這一處大閣之

   梵音,弟子聽來好像沒有外院那說法梵音中說十善、無我之音,好像

   只專注於波羅蜜心經等空無我執等深層法音。

菩薩:賢生對一半,錯一半。外院法音說十善、說心經、說波羅蜜,而無我

   無執說空性都有,但在此之梵唄卻非說法,乃依經音之抑揚頓挫,形

   成一種空寂之韻律,以助定者易定,在此修定俱皆具備初行菩薩;換

   言之,已不若外院之眾生凡夫根性仍執染著。

勇筆:弟子明白了!眼前這禪定閣靈光金華滿罩,但卻無前面所訪遊之二處

   高聳綿亙之巨宮大殿,此處一閣矗立,在弟子感覺中好像有些孤零零

   的。(其實是在淨土而言,若在人間而言,此一禪定閣恐怕又是無法

   形容的巨大,粗略以凡間尺寸而言,其面積之寬,怕不有二十、三十

   丈之寬,而高度該有人間建築物之七、八樓高。)

菩薩:此處乃為靜修道場,故並無特殊設施。走吧!

勇筆:是!(隨行師後,由龍門進入似玄關之甬道,剎那間眼前一亮。只見

   此一禪定閣寬敞明淨,但其他卻是以榻榻米舖設,有點像日本式的武

   道場,不過沒有日本式的陳設,僅在最內處有一座蓮座,而蓮座之壁

   有以七彩珠寶排列鑲崁成一個禪字,而在蓮座前有一座琴几,不過几

   上無琴,卻有一座狻猊玉爐,嬝嬝祥煙上升。)師啊!這個禪定閣的

   蓮花座可是慈尊之座?

菩薩:然也!

勇筆:可惜慈尊今日未駕禪定閣,不過弟子看到二位年已不知多老邁之老和

   尚,啊!不!不!應該是大菩薩在那邊入定。只見他們二位入定,衣

   袂不揚,鬚長不飄,宛如石像,好高深的坐工。

菩薩:賢生今日所見二位,均乃近代求生彌勒淨土的大師,前面這位老菩薩

   乃虛雲菩薩,另一位乃慈航菩薩。

勇筆:原來是這二位大師!弟子是否可上前吵擾二位菩薩呢?

菩薩:無妨!二位菩薩已從定中回來,賢生上前見禮。

勇筆:(此時二位菩薩已整裝起身)弟子勇筆王奇謀拜見二位菩薩(深深合

   十)!

虛雲:賢生無須多禮,且待吾也見禮後再談。(話落只見二位菩薩單掌問訊

   ,恭向窺師行禮,一番禮節之後。)

窺師:吾奉旨帶領勇筆賢生著造彌勒淨土遊記,今日遊此禪定閣,適逢二位

   進修。二位乃近代精修彌勒法義,立志求生彌勒淨土之大師,則勇筆

   賢生可得請益之機,尚請不吝賜教,以光贊本書。

虛雲:不敢當!窺師過獎。吾等今日有幸,自當參贊著書。

勇筆:(再次合十行禮)感謝您二位菩薩慈悲,弟子孺慕已久,今日得著書

   之便,親炙教澤,實乃福緣深厚,尚請二位菩薩不棄愚頑,賜予教示

   。

虛雲:賢生好說。

勇筆:首先弟子請教,您二位菩薩果已至何等品級?

虛雲:吾因乃屬上品中生,今時已得加行位之菩薩果。

勇筆:請恕弟子愚鈍,不知菩薩所言是何意,容弟子明白請問,菩薩您得生

   此淨土是否還要接受內院諸般考核?

虛雲:吾適才已明言,吾乃上品中生得生此彌勒淨土;換言之,乃以菩薩果

   而得生彌勒內院,因而不用再受彌勒內院諸般考核。

勇筆:那就是說,菩薩您在此就是享受天壽四千歲後,伴隨慈尊下生閻浮提

   共成正果了!(說至此,見眼前三位菩薩都在搖頭,不禁一陣燥熱,

   赧顏而言。)可是弟子說錯了!

慈航:賢生是對一點點,但錯了大部分,賢生對佛經必須痛下苦工。適才虛

   雲菩薩已明言至加行位菩薩果,因此後續尚有三位階菩薩果必須修行

   ,豈能在此淨享天壽福報。

勇筆:可是剛才菩薩明明開示,不用再經過彌勒內院的諸般考核,所以弟子

   才認為不用再辛苦修行了!

虛雲:賢生弄錯了!彌勒內院諸關考核是考核驗收外院眾生晉升初行菩薩的

   必要程序,而吾乃在生即已具備加行位菩薩果,而以上品中生得生彌

   勒內院,因此吾再精進修持菩薩果是為必然,就像此禪定閣即是吾精

   進修行之道場,而那些關乃在考核驗收之功效,如此賢生明白嗎?

勇筆:弟子知道了!貽笑大方,不過弟子凡夫根性,在三位大菩薩跟前出糗

   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弟子將僅記好好用功研閱佛經。接下來再請教慈

   航菩薩,您目前又是何品級菩薩?以及如何品級上生彌勒淨土?

慈航:吾慚愧以些許之未修得精勤,故僅以上品下生,而以初位菩薩果圓滿

   ,將晉入加行菩薩果而已。

勇筆:菩薩客氣了!據弟子所知,出家眾必須全盡具足出家戒才是基本修行

   ,然後三品六事行法,其中必須精進行持才可上品得生;雖然有三級

   上中下之分,但六事齊全卻是必備要件,才能上品得生彌勒淨土,是

   也不是?

慈航:沒錯!不過吾等仍有在生行持即已秉抱要作彌勒弟子之志趣,因此而

   精進彌勒法義。

勇筆:也就是說您二位菩薩之所以今日直生內院,乃是在生立志作彌勒弟子

   ,因而一心一意修持彌勒法義,在生即已修行至得菩薩果,故可得往

   生之際,直生內院。

慈航:然也!不過吾唯識定較差,因而往生之際果品較低。

勇筆:哦!那菩薩在此禪定閣中是否針此唯識定,再作精進呢?

慈航:唯識定乃由唯識觀想唯識性而至了然入於唯識定中,吾此一關根器欠

   佳,因此頗費苦心。

勇筆:弟子受教,針此弟子倒是必須注意,感謝菩薩慈悲提示,不過弟子斗

   膽請教,此一不足之處要如何克服?菩薩是否有以教示眾生?

慈航:唯識定乃源於凡夫根性能進入真如實性中,再由常住真如實性的境界

   進入唯識定;故關鍵就在凡夫根性如何進入真如實性;因此,智慧很

   重要,而智慧不足者也不須氣餒,儒聖曾子以勤補拙也是良範,只要

   眾生有心志趣,此時猶未晚。

勇筆:感謝!感謝菩薩開示!弟子今日真是有幸拜謁。

窺師:那麼吾送賢生回堂,二位打擾了!(又是一番辭別禮節後。)

勇筆:師啊!我等出此禪定閣是否由虎口出去?(果不其然,只見窺師帶引

   之下,由虎口步階而出。)師啊!關於唯識定,弟子實在有莫名之處

   ,是否可請師予開示?

菩薩:宇宙萬法其實出自一心,萬物之所以成唯識了別,否則萬物不成萬物

   ,亦僅為莫名而已;因此,修行唯識,我人之執性很大關鍵,以通俗

   而言,自我主觀的意識必須加以抑制,甚至消弭,才有助由凡夫根性

   進入真如實性,再進入唯識定。

勇筆:弟子當謹記教示!

菩薩:可也!已臨貴堂,著書至此。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停筆。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五回 總檢驗住行迴向  86年9月3日

窺基菩薩 降

話:修行唯識性,加行菩薩道,必須有所勵志,而閻浮提眾生與淨土眾生所

  差別者,未來造業的因素是一大關鍵;換言之,淨土眾生不虞未來造業

  ,故加行容易;閻浮提眾生則以身造業,形成阻障。賢生今夜吾等出發

  !

勇筆:(合十頂禮)弟子遵命!師啊!弟子請教!彌勒淨土遊記到底應該著

   重於外院訪遊,還是內院訪遊?

菩薩:應是內院。因為內院之殊勝,至等覺而妙覺菩薩果,再隨慈尊下閻浮

   提,龍華三會共成無上正覺之佛果,故必須將內院殊勝闡述之。不過

   外院仍屬重要,因為末法根器佳者少,眾生求生彌勒淨土絕大多數僅

   達外院,故外院重點仍須使眾生樂於求生彼淨土。

勇筆:師之言如是!但弟子曾接獲反應,本書著造至此,使眾生樂於求生彌

   勒淨土的殊勝處卻無;換言之,難以吸引眾生樂於求生彌勒淨土之動

   力。師之看法如何?

菩薩:如此斷言,尚嫌過早!因為時空環境、情勢、因緣等因素,致使著書

   按既定步驟而行;其間若有機緣可遇上特殊情事,加以訪遊列入書中

   當然是最好,否則既定程序之後,再加補強亦可。

勇筆:是呀!師言外院乃最為普遍求生處,那麼如何使眾生樂於求生應是重

   點;當然如果當下就可行持至得生內院,那是更好不過了!

菩薩:今日再遊此處,乃名為住行迴向閣,乃初行菩薩資糧道中之總檢驗。

   所謂住,乃十住;所謂行,乃十行;所謂迴向,乃為十迴向。因住行

   迴向已屬進修之位,故合一單位加以考核。賢生準備好,吾予助力長

   身遊閣。

勇筆:感謝恩師加被!(旋即身長增高,眼前只見一閣高聳矗立,有十八層

   高,與牆垣之高六十四由旬猶要高出一個塔尖,而周圍盡由銀磚為牆

   ,其間綴有無數珠寶、瓔珞,乃將此閣照耀輝映在百千萬道光華之中

   。)師啊!此閣如此巨大,是否有其特殊之處?

菩薩:唯識三十論中,第二十六頌,其頌文為:「乃至未起識,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猶未能伏滅。」全意是說修行唯識之人,在未發起抉

   擇識之前,就發大菩提心,希求安住於唯識實性中,亦即真如境界中

   。因為功行不深,智慧不生,因此隨眠(乃為種子異名)與二取(二

   取即我取與所取。我取乃我人主觀之心識;所取乃心識對象之客觀外

   境。)都不能滅除斬斷,僅是像石頭壓住草枝,被重屈伏,一旦釋重

   ,將又起現行,因而當然無法安住於唯識性(即為圓成實性)。本閣

   重點即是在此。以修行唯識、行菩薩道者是否能將二取之性與種子之

   現行加以克服,而圓滿資糧道的修行。

勇筆:弟子明白!(此時已入閣內第一層,只見其閣乃為八卦之形,而其中

   每一角落均有一根木樁,類似綑綁束縳之樁架。)師啊!這些木樁有

   何用處?

菩薩:此樁為靜思椿,凡是住行迴向之修行未圓滿,乃至此樁思過靜修。

勇筆:那無甚出奇之處,是否再上二層?

菩薩:可以!不過賢生切莫小看此樁,此樁乃以八卦九宮之方位而設,一入

   其中,幻象立生,有助於破解修行之困境。

勇筆:此話怎講?幻象怎會有助修行困境?

菩薩:賢生且看此層。

勇筆:只見眼前煙霧迷漫,弟子看不清楚。啊!慢點!弟子看到了!在此有

   一位虯鬚滿臉,眼灰鼻勾之大漢,看其狀態像是陷入黃沙滾滾的大漠

   之中正在行軍佈陣,然後又轉換影像,驀然見到有一長者正在告訴他

   一些話,然後景像再換,那虯鬚大漢好像是在思索什麼似的。師啊!

   這是什麼意思呢?

菩薩:本閣之重點,在各層樓之間都有幻影地,可使一入其間之人立即顯現

   其生前之景象,由惡而善而修而悟,以迄圓滿,每一個幻影,即是針

   此而考驗修行的境界。賢生所見應不陌生,在《大成就品》中已有開

   示其人,今時乃再精修。

勇筆:然則每一個幻影是在重覆其生前善善惡惡,有何助益呢?

菩薩:顯現其生前種種乃在二至五層,六至十層則顯其道程之修持,而十一

   層之上,就是殊勝之處,吾帶領賢生自行體會。(未及回應,師生倆

   已虛空直上。)

勇筆:師啊!十一層有何殊勝之處,是否可請先行開示……(言猶未了,只

   聽見一聲「去吧!」剎那間竟置身於一處市廛。)咦!這是那裏?哦

   !很熟悉嘛!這裏正是拱衡堂,只見堂門口佇立一些頗為陌生之人,  

   七嘴八舌的說:「王堂主你已功成,今日道場建設完成,普化道務也

   圓滿,應該退位讓賢,讓別人也發揮長才,你不要長期尸居其位。」

勇筆:嘿!你們這些人,乞丐趕廟公,我不認識你們,憑什麼要我讓賢。

群眾:王堂主你多年來領導拱衡堂建立基礎,但你領導的方式已不合時宜,

   我們都是有心行道、辦道,王堂主何不就退居讓賢,也博個清名。

勇筆:諸位可是想不費吹灰之力就繼續本堂的道業,坐享其成,這份功德我

   可還不想拱手相讓。(言畢,只見窺師已在眼前。)咦!師啊!弟子

   剛才見到一些人想把弟子趕出拱衡堂!

菩薩:這非實情,乃為幻影,即是考驗迴向心是否能捨之安住心,如賢生適

   才的應對,就不能通過,必須再到第一層去靜思精修。

勇筆:原來這些樓層是如此功用,那麼再上去是否也一樣針對各人之心事,

   而加以考驗住行迴向之功德圓滿與否?……南無彌勒佛!師啊!下次

   別再拿弟子開玩笑了!弟子登不上大雅之堂,可要貽笑大方。

菩薩:那倒也未必,既是為人就有為人之心志,以人去考驗,當然與得成初

   行菩薩者不同,賢生又何必介意。

勇筆:師之教誨,弟子謹記!

菩薩:那麼今日吾等就此結束,回堂吧!(剎那間回堂)。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著書停筆。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度米洋日托站 守護老人2周年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2014.07.16 03:54 am

門諾基金會跨縣市在台東縣成功鎮重安部落設立的「度米洋日托站」昨天兩周年慶,老人家從手不能抬,到努力嘗試完成畫作;從不懂三高到能固定量血壓,健康觀念進步大,身心也越來越開朗,老人家們昨天展現活力高歌祝賀。

門諾基金會南區中心組長武靜雯表示,玉長公路開通後,在台北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贊助下,將日托站服務觸角,跨縣市延伸到成功鎮重安,為當地老人增設日托站,並以阿美族母語地名「度米洋」為名。

她說,每周二、四督導等服務員特地從花蓮南下,安排老人家們相聚運動、跳健康操、做手工藝,教他們正確保健。年紀最大的91歲阿嬤說:「我喜歡到這裡和其他老人家聊天、學習,心情好。」

昨天日託站成立2周年,日托站老人家們不僅活力高歌,也開心致贈台北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白秀雄,他們親手製作的事事如意袋、祈福頭帶,對台北富邦表達感謝,現場滿溢歡笑。

【2014/07/16 聯合報】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妻行善 邀志工幫獨老蓋屋

【聯合報╱記者林宛諭/田尾報導】

2014.07.14 02:57 am

水電工張意聖(左)號召志工為獨居老人蓋貨櫃屋,懷孕7個月妻子陳卉蓁(右)也到工地幫忙。
記者林宛諭/攝影

水電工張意聖因不捨田尾鄉72歲獨居老人住在下雨就泡水的老竹屋,號召了30多位志工一起幫老人家蓋貨櫃屋,就連懷孕7個月的妻子都到工地幫忙,夫妻同心一起行善 。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員林志工站總幹事雷鳴一說,鄧姓老人獨居在土埆蓋的破舊老屋,每次下雨屋內就泡水,他曾幫老翁以水泥石鋪設墊高的走道,雨天讓老翁涉水而過,但屋況愈來愈糟,怕若颱風期來,老人家安危讓人擔心。

在台中擔任水電工作的張意聖得知獨居老人情形,表示可找志工一起來為老人家蓋貨櫃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即籌募22萬元購買貨櫃屋硬體材料,再由張意聖規畫設計搭蓋貨櫃屋。

張意聖招募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將花六個工作天完成貨櫃屋,他們利用假期來幫忙,昨天烈日高照,工程進入尾聲,在太陽底下焊接、 搬鐵板、鋸木板,大家都揮汗如雨。

志工們幫獨居老人鄧雄搭蓋貨櫃屋。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異語:碩士當道士 開始信鬼神

2014年06月20日

 

老頭兒 道士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異語:薪4萬養不起家 來討過期食物

2014年06月17日

 

小新 便利店員工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異語:安葬2千貧孤 永遠的送行者

2014年06月27日

 

善願愛心協會執行長 吳倪冬月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四回 十心殿資糧第一  86年8月27日

窺基菩薩 降

話:修行唯識乃為生兜率內院必修之法義,此後遊訪內院將由此而牽連深入

  闡述,賢生可以出發。

勇筆:(合十頂禮)師言唯識乃為內院必修法義,那麼在世眾生是否已可不

   必修行唯識。

菩薩:非也!眾生在世若能修行唯識,由觀而行、而定,得入唯識精髓,當

   然可以直接跳過兜率內院諸般驗收,而證得等覺或妙覺菩薩;換言之

   ,亦即求生彌勒淨土,欲求上品上生,修行唯識定乃屬必然。

勇筆:弟子受教!今日遊訪內院,弟子心思頗有不豫,不知您是否有所安排

   ?

菩薩:賢生怒火填膺,實有不智,徒自蒙蔽智珠。今日吾代為安排訪遊內院

   第二殿,名為十心殿,此殿乃由吾師所主掌,因此吾可全程帶引賢生

   。

勇筆:那是說遊十心殿不拜謁奘師?

菩薩:然也!而且今日賢生遊訪本殿,亦不加予長身,庶免有損靈體。因怒

   火不止,元靈變化將致侵損,故今日吾為賢生逐一解說。

勇筆:感謝師之垂察。眼前這一處所應是十心殿了!

菩薩:然也!本殿規模不似第一殿之多重亭榭樓閣,僅為大殿及左右偏廂,

   而每位受考驗者,不入正殿乃入左右廂進行考驗。

勇筆:師之解說,弟子觸目所見僅是龐然大物,不知所云之涵意,還是請師

   賜助長身入內遊訪,弟子盡量克制就是。

菩薩:火苗蘊於心,賢生無以為力,吾還是解說就好。賢生隨吾進內。

勇筆:是!(隨師進入左廂,要過廂房之門檻已高可及人,還是由菩薩虛空

   托扶而躍過。一進其內,極目望去,只見廂房內廣闊無比,而每一間

   隔都有一團似圓柱或像凸出物之坐椅,不知是何物?)

菩薩:賢生可知此殿名十心是何意?

勇筆:弟子愚鈍,僅知皮毛,尚不知對也不對。十心之名在修行唯識中有一

   十信,此十心即是包涵其中,不知有無關聯?

菩薩:嗯!正是!本殿乃為資糧位的第一考關。所謂資糧位,乃是修行唯識

   中五位之一,是大乘菩薩修道的初位。所謂資糧,顧名思義,比如有

   人要遠行,必須籌集資財、糧食以備旅途之需;而修行唯識亦是同樣

   ,必須累居積聚福德與智慧,以作修行唯識的資糧。而要如何累居積

   聚福德和智慧?就必須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修六度、四攝、四無量

   心、三十七道品之勝行;而資糧位總計有五十二階;其中包涵十信、

   十住、十行、十迴向等四十心,而其中十信即是包涵十心。所謂十心

   ,即是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施心、護心、戒心、願心

   、迴向心。如此賢生是否有概念。

勇筆:弟子明白了!此殿乃是考驗大乘菩薩的初位修行是否已十心圓滿。

菩薩:然也!賢生所見,如圓柱或凸出如椅,其上各有一個名目,如信心、

   念心等等,受驗者坐上,即依考驗名目而顯現,須十心俱皆通過才屬

   圓滿。

勇筆:那是否可請師概略述及各心之考驗情景?

菩薩:當然可以!比如說信心,即會顯現頗多挫折考關,以刺激受驗者之信

   心;其中有顯現世間眾生百相,富貴榮華,恩愛情欲,甚至魔氛蠱惑

   ,惡鬼逼嚇,終極目的即是顯現受驗者之信心。

勇筆:弟子明白了!餘此類推,各心所考驗之目的,即是顧名思義。如念心

   即是考驗其人之念佛心志是否受外力所挫退;如戒心即是考驗其人守

   戒之心是否堅強;迴向心即是考驗其人有否不貪,慈悲之智慧。

菩薩:然也!

勇筆:那也不對!十心十個考關名目不同,但手段相同,也就是說受驗之人

   ,只要過了第一個信心關也就十關都過了!

菩薩:非也!每個受驗之人,在接受每個名目考關時,都會有不同情景針對

   其人弱點。比如說,有人心中有門戶之見,則在信心此一關中,即會

   顯現針對此問題而幻化情節加以考驗,所以在大乘菩薩初位之前的凡

   人根性尚未袪除,加以考驗通過了才是初位菩薩。

勇筆:弟子明白了!

菩薩:好了!今日也到此為止,吾等回堂。

勇筆:是(回堂後)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今日著書至此,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