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準備閣補足迴向  86年10月8日

窺基菩薩 降

話:眾有情以有煩惱、所知障,因而罣礙蔽障實智,所以修唯識行,其首要

  即在去掉愚痴無知之所知障。賢生今夜吾等續訪內院。

勇筆:(合十頂禮)弟子遵命!師啊!弟子想既然訪遊內院參訪諸大菩薩,

   那麼近代之太虛大師、一貫道十八祖張祖及發一韓老前人俱是功行圓

   滿之高僧大德,且於彌勒法義俱皆親近,想必均蒙慈尊放光接引至內

   院,已成彌勒眷屬,可否安排弟子拜謁?

菩薩:太虛菩薩入內院證菩薩果,張祖以及韓老二位一貫道大德卻因天命之

   關,韓老未入內院,而張祖復歸本位之後亦無入內院,因而僅可安排

   拜謁太虛菩薩。

勇筆:然則張祖本靈及韓老前人俱皆一貫道碩德,是否可商請移至彌勒淨土

   ,如得訪謁,豈非有助對一貫道道親之啟示。

菩薩:商請張祖一事,吾可面稟三尊,但韓老天命重負,恐有不能。

勇筆:感謝師之成全!另外弟子尚稟,訪遊內院是否可安排數位密宗修行唯

   識之祖師高僧,以供弟子請教。若能得傳密宗儀軌,是否對唯心宗弘

   法多一宗脈可行持。

菩薩:密宗傳承儀典繁瑣,虛空傳命,印證傳燈以承繼法統,此事大費周章

   ,必須有人發無上心以傳承。吾當可稟報慈尊,適當人選將予印證傳

   承,以弘密宗彌勒法義。但修行密法,以彌勒法義之儀軌先行公佈,

   以供志趣眾生修行,倒是可先在書中著述,吾下期即予安排,待慈尊

   賜命大菩薩開示。

勇筆:只求儀規就須要尊賜准?

菩薩:密宗修行乃密教有其異於顯教之處,不單佛菩薩之印可,尚須在閻浮

   提修行者之印可。故,修行密宗有其根本上師以作傳承印證法統,雖

   有所謂虛空傳承,但儀軌諸事卻必須審慎。

勇筆:弟子受教!那麼再請師予安排將彌勒儀軌公佈,最好能得慈尊印可,

   則彌勒法統應在本書,是否更是有助新宗弘法。弟子研閱近時各友堂

   中,正鸞生遊佛國蓮邦,大都得各該佛土之佛菩薩或印可或授法,唯

   獨弟子遊彌勒淨土一無所得。

菩薩:賢生且莫不平。佛土之遊各應機緣,賢生見他人有所得,否知他人亦

   有所大發心。

勇筆:師之意,乃弟子無發心,因而無緣得之。

菩薩:依賢生宿世無量劫以來根器之種,倒也不能說無發心。況且賢生一介

   靈鳥應運下凡,煆成鸞筆,興盛鸞脈,可說功德具足;但今時卻再應

   此機運,弘佛正法,因此加強願心事屬必然!

勇筆:師之意,弘佛正法是否必須如時下各友堂之弘法者出家修行,才得蒙

   佛菩薩印可授法?

菩薩:如此最好。至少亦必須依慈尊之律而呈牒發願,以此而行,吾保賢生

   前述所求俱可如願。

勇筆:這個嘛!出家怎麼再弘傳鸞門心法?

菩薩:賢生之憂,不無道理,抉擇之間就依賢生而定了!不過昔時各鸞門道

   場之弘法者當時也尚未出家,今時亦有人無出家。吾所示乃是願心須

   大,才足以得佛菩薩印可,否則賢生就是成就鸞務、興盛鸞脈之功蹟

   論定,弘法成就再另擇他人了!

勇筆:這個讓弟子考慮,時間有很長嗎?

菩薩:愈快愈好!著書將近一半,過半之後就不好。賢生當知依此願心而行

   ,願大成就大,願小成就小,著書亦同理,賢生斟酌吧!

勇筆:弟子受教了!師啊!今日您帶弟子往何處遊?

菩薩:今日吾帶引賢生參訪彌勒內院「準備閣」遊訪一番。

勇筆:何謂準備閣?

菩薩:就是有許多行者,在生功德圓滿,但或者未知彌勒法義,或所行不足

   直生內院,在此而加以補足,而生於內院。

勇筆:弟子所知生於內院乃為蓮化而成,頃刻見佛聞法不退墮,那麼準備閣

   之人將無外院之天女胎生、及內院蓮化,又是在生功德圓滿,是否一

   如神仙般靈體光朗?

菩薩:然也!準備閣內之人,論功果可得聖神仙菩薩等級,僅以志趣往生彌

   勒淨土之行不足,故加以補強。

勇筆:聽師一席話,引起弟子莫大興趣,到了沒?

菩薩:到了!眼前即是!

勇筆:(哇!這哪是閣!綿亙一片屋簷難計,怕不有數十幢之多。)師啊!

   這一片謂之閣,弟子以為只是單獨一座閣樓而已。

菩薩:非也!賢生試想彌勒法義自世尊滅後即已盛傳於西域、印度一帶,再

   傳佈各地,千餘年來多少行者雖因彌勒法義絕學中輟,但輟而不斷,

   因此有多少行者因而先入準備閣。

勇筆:弟子受教!啊!今時已進入閣中,可真熱鬧,只見人影幢幢,好像蠻

   多人。師啊!弟子可否隨便拉住一位來請教?

菩薩:當然可以!

勇筆:(乃趨前向一位看已五、六十歲,面貌清朗的長者走去,這位老者目

   前正在誦唸經咒,所跪處正好是慈尊法相的佛堂。)這位大德,弟子

   有禮!請原諒弟子打擾!因為在此不論男女老幼,緇眾在家一概都是

   忙忙碌碌,弟子見您好像較閒,因此冒昧打擾。

老者:賢生不用多禮!(言畢乃恭恭敬敬向窺師行禮。)賢生有事直說無妨

   !

勇筆:那弟子不客氣了!請問您現在在作什麼?

老者:吾乃再作迴向,在生吾乃為佛家居士,頗知行持關齋戒律,不敢說功

   德圓滿,差幸我佛慈悲,歸空之後蒙慈尊接引至此。

勇筆:那麼為何要再作迴向呢?

老者:因吾在生乃為臨濟宗之居士,雖然俱屬佛義無所違背,但又不知精修

   宗義,因此歸空未蒙臨濟諸佛菩薩接引;倒是在生因緣際會,曾倡印

   彌勒三經,亦對三經稍有研閱,心想彌勒如來乃為未來佛,因此禮佛

   之際,心意常繫彌勒如來。歸空後在天界待命之際,得彌勒如來慈悲

   以倡印三經、心念禮佛因緣而接引至此。唯功行願力不足,乃在此補

   行迴向,以期得生內院,得蓮開見佛聞法不退。

勇筆:原來如此!那麼這一片準備閣中,諸大德在生都有一大因緣可拜訪?

老者:是的!不過本閣之內人數雖多,但本閣功行卻僅分成迴向以及修行二

   大課程。迴向,就是賢生所見吾在慈尊佛前作迴向;而修行是以戒定

   慧之定學,加強願力,以達到慈尊願海融入接納。

勇筆:難怪這裏有擺設慈尊的精舍佛堂,那麼多人都是在補行迴向嗎?

老者:也未必盡然!一入此準備閣有其時限,大致分成三程。第一程為短期

   班,三個月即可。第二程為中期班,為三年。第三程為長期班,為三

   十年。依兜率陀天的時間計算,在閻浮提可是漫漫時日,因而吾等都

   是盡心盡力加以行持。

勇筆:您的意思是說,準備閣有分成二種功課,三個期班,再因應各人不足

   而編入某一課程、某一班,那以您為例呢?

老者:吾在生或者功行較深,因此編入迴向一門之短期班。

勇筆:難怪您看起來神清氣朗,靈光比多數人都顯耀,原來不久之後將位證

   菩薩的準菩薩了!弟子失敬了!

老者:不敢!不敢!吾豈敢居於準菩薩。因為在本閣結業尚有一個手續,就

   是蓮花化身,如果無法蓮化,仍然必須打回再作修行。

勇筆:那麼這一道蓮化過程是否在此閣可見?

老者:當然!

勇筆:感謝您慈悲開示,祝您早日蓮化證位。啊!對了!未請教您尊姓大名

   ,弟子真失禮了!

老者:吾姓

勇筆:感謝慈悲,弟子告退!(三人行禮而別。)

菩薩:賢生是否準備回堂了?

勇筆:是的!剛才聽那位準菩薩開示,此閣大有可遊之處。今日已久,下期

   煩師再引弟子來此訪遊?

菩薩:當然可以!好了!到堂,賢生回去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停筆。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院補記第七回 邊緣境步入淨土  

86年12月5日

窺基菩薩 降

話:增上、出離心乃為善根器提昇,亦為行菩薩道之行者所必備,不能捨、

  不願捨乃障菩提之塵埃,願眾生知之。賢生吾等出發。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增上心、發菩提種子,出離心可捨下,但今時眾

   生沈昧於名利愛欲,因而理論如此,需要如何落實。

菩薩:菩提種子須先有佛緣,因而眾生可在平素時多拜佛菩薩,結此佛緣,

   自然有好緣機促成。

勇筆:誠哉師言!未修大道,先結佛緣。哦!師啊!這裏是望凡亭,已經有

   天人在望凡亭,請師駐駕,弟子傳述這些天人望凡之後的情形,好嗎

   ?

菩薩:好的!

勇筆:感恩慈悲。(此時正路過望凡亭外,只見亭外,正排列著數十位天人

   ,男女老幼俱有,由二位已有顯靈光之菩薩帶領,逐一入亭望景。)

   師啊!在這外院邊緣地中也有菩薩嗎?因為弟子見這二位已顯靈光之

   聖者,應非外院之天人。

菩薩:然也!內院菩薩亦有負責教化外院天人之職司,何況邊緣地之教化,

   乃為求生兜率天宮彌勒淨土之諸眾中佛緣最深,但願力最弱一部份,

   尤須菩薩之教化。

勇筆:原來如此。(這時,只見由亭內正有一位坤道望景後行出,只見她若

   有所失,在亭外落坐後,托腮沈思不語;而尚在等候望景之天人,卻

   三三兩兩談天論地,一付悠閒。馬上就有一位菩薩在那位坤道前趺坐

   ,那坤道禮拜後也端坐菩薩前,好像菩薩在為她開示。)師啊!是不

   是菩薩再為這位坤道天人作開示。

菩薩:是的!因為望凡景之後,有者觸動凡思,有者若有所悟,心緒起了變

   化,因而必須加以開示,解開心結,如此當有助益於彼等之智慧以及

   開悟。

勇筆:真是佛光普照,用心良苦。

菩薩:好了!吾等再前行吧!

勇筆:是!(過了望凡亭,逐漸進入一片寶華閃耀的彌勒淨土外院。這裏的

   交界處不像與閻浮提的交界處般,設有無形禁制,反而在凡景及祥瑞

   的交界處,巍然矗立一座三重牌樓,高不知幾許。仰望之中,只見青

   瓦飛簷,橫額中卻有金光閃閃透出,仔細望去,卻是「彌勒淨土」四

   個斗大金字,而兩旁也各有字,原來是一付對聯:

 

                  享福報,天長地久終須盡。

    了凡業,增上出離可得圓。

 

   師啊!這個牌樓象徵著外院邊緣地的眾生正式進入彌勒淨土了,而這

   對聯也正好寫實的傳達了邊緣地天人的情景。

菩薩:是的!賢生且再看看,這裏不但設牌樓,並且在兩邊還有菩薩天女的

   駐鍚處。

勇筆:(望去,果然在傍著牌樓兩旁各有宮殿,進出之中,有數位菩薩及天

   女無數。)師啊!這些菩薩以及天女們在此做什麼?

菩薩:這些位菩薩、尊者們乃在此接引邊緣地天人進入外院,再經由天女育

   靈新生,正式在外院進修。

勇筆:原來如此。(師生穿越牌樓,見各菩薩、尊者與天女悉皆向窺師見禮

   ,窺師亦一一回禮,因而也連向那些位菩薩、尊者及天女見禮。)師

   啊!現在應該已進入外院了!

菩薩:是的!這外院進入後,由此即是得生淨土之天人眾生所在。吾等在此

   外院邊緣地一路遊來,再接續外院進修,則大致上已將彌勒外院概念

   勾勒出來了,所以外院部份也可告一段落了。吾等回去吧!

勇筆:師啊!說起這彌勒淨土,弟子實在感觸良多。想慈尊以大慈願力,接

   引眾生至此淨土修等覺、妙覺菩薩果,可真費盡苦心。從世尊信眾之

   昇天得福報,乃設邊緣地以啟導增上出離心,再由外院進修,晉入內

   院菩薩果,然後得共下閻浮提,共成正覺佛果,實在是了斷眾生輪迴

   之殊勝路途。

菩薩:淨土法門有其殊勝,賢生應已知之。

勇筆:是啊!也就是因為知悉,才感覺到慈尊真是偉大之聖者,單這邊緣地

   的費盡苦心,一定要渡彼等上淨土,就可見一般了!

菩薩:賢生有此體認,那就好好發揚彌勒法義。

勇筆:弟子自當遵命,盡力而為。

菩薩:好了!已到貴堂,賢生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院補記第六回 望凡亭激發增上  

86年11月28日

窺基菩薩 降

話:人心思凡,凡塵之染著,乃致智根蒙蔽,善慧不顯,根器日愈下挫。凡

  夫如此,欲界天人亦如是,乃緣於欲界天人貪於天福報之執著所致。

勇筆:(合十頂禮)師之言真是振聾啟瞶,有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然則

   世人如此,得生欲界淨土之天人亦如此,將要如何面對漫漫五十六億

   年的修證過程。

菩薩:天人既是執著於天福報,故就應其所求,待其如願得享天福報之中,

   再予以教化,漸次提昇增上心、出離心。

勇筆:然則是如何教化?

菩薩:吾等且行且說吧!賢生可知,吾等著書之中,外院遊記都是朝此教化

   而行,即是使在欲界天中之天人,能去此執著,進而漸進精修。

勇筆:可是漫漫長程的教化,不嫌枯燥無味?

菩薩:因此在外院,教化之中仍有天福報的享福,再從中啟導。

勇筆:是的!在外院遊記中都是遊歷得生此處之天人眾生如何受教化而增進

   增上心,作精修行持。外院補記則側重於啟迪之教化,較不似外院的

   教條式教化。呼!一想起漫漫的五十六億年,光想就真不可思議如何

   去面對、生活。

菩薩:賢生是以人之思維去面對這個問題,所以會覺得難過。因為人的生活

   ,食衣住行育樂,其至喜怒哀樂憂懼等情緒以迄名利聲色之攫奪,諸

   般煩惱根才會日復一日的滋長,也因此心志沈迷於此種追求,有形的

   體軀,加上無盡的欲望,有形的生活自是覺得時日漫漫。但是靈體已

   無體軀及為體軀所追求的欲望,有形與無形的時空,時間的過程就不

   一樣了!

勇筆:師言之意,是指靈體在過日子與人在過日子不一樣。

菩薩:是的!賢生應該知道,當處在無憂無慮或者專注於某種事情之時間,

   過得特別快;所以,時間雖然相同,但靈與人在過時日上,卻形成不

   同。

勇筆:那也是在欲界之天人,甘於那種生活才不會覺得日子難過。

菩薩:基本上,在此之天人,當然對來到此處的生活狀態滿意,所以甘之如

   飴,但是彌勒淨土作為眾生依止的歸宿,卻不僅僅於讓眾生享受天福

   報而已;因此,才會施以教化,使在此之天人,能夠激發增上心之根

   器。今日吾便帶賢生去訪遊「望凡亭」,此處便是更具體的教化外院

   天人能夠更受啟迪而漸次生出離心而接受淨土進修。

勇筆:望凡亭!是什麼地方,可是像地府的望鄉臺一般?

菩薩:是的!基本上同一理念,而用意就有不同。到了!這裏是欲界天人之

   彌勒淨土外院與外院邊緣地的交界處,因而設望凡亭。

勇筆:哦!這裏是邊緣與外院交接處,那麼再過去就是進入彌勒淨土的外院

   地了!

菩薩:是的!賢生進入亭中看吧!

勇筆:是的!弟子遵命。(來到此處,只見所立之處,雖然景色如畫,也是

   鳥語花香,煙靄瀰漫,透著祥和之氣。而面前是一座由不知何種木造

   的涼亭,成八角形,看似不大,但卻古樸,此亭看似飄浮於雲海之中

   ,周邊盡是濃濃雲層,但是亭之前方卻是光華彩耀,珠玉交錯,果然

   是形成邊緣地與外院的交界。)師啊!這望凡亭雖然可以感覺出欲界

   天中淨土邊緣地的氣氛,但此亭如何望凡,弟子卻是不知,是不是像

   電影一般,仙人一揮手就可掃開雲層而下望凡塵。

菩薩:是的!(說完,娑袖揮灑間,只見雲海兩分,形成一個圓圓圈洞。)

   賢生看吧!

勇筆:(如言往那洞開的雲海中望去,只見到凡間景色一般,唯一奇景,只

   是晝夜分隔區的奇景而已。)師啊!無甚出奇之處嗎?讓欲界天人看

   凡間景象有何用意?

菩薩:賢生莫心急,因此時賢生心無所念,所以望凡未出奇景。賢生可把心

   思用在某一事項,再看看凡景。

勇筆:(依師所言,心中彷照天人心境,想要得到天福報。)啊!弟子看到

   了!(只見有一處人家,富貴權勢,豪奢氣派,往來盡是權貴,雖然

   富貴逼人,而且也代代延傳,家族興旺,可是卻在一次天災之中連續

   產業受損,人員損折,未幾家道凋零,昔日依附之人,爭相強佔奪取

   產業,終致沒落。)

菩薩:賢生所見,即是此處之用意。在此天人,多因執著享受天福報之心態

   ,因此就讓在此之天人,望盡凡間百態,再從人生的曲折,去體悟生

   天後精進之道。

勇筆:那這望凡亭,會否像地府孽鏡台一般顯現照鏡之人生平的罪惡?

菩薩:正好相反,望凡亭所望凡景,正好反射出望者之心境,而針對彼等心

   境之染著而加以啟悟。

勇筆:那是說,有望者貪富貴就顯現凡間的富貴無常;如若執著於親愛之情

   ,則顯現人間生老病死之別離;如若愛欲之沈淪,則顯絕顏美色,死

   後白骨蟲蛆而腐?

菩薩:是的!望凡景,讓欲界天人從中去體悟再施教,直至天人啟悟能發增

   上心甚或出離心,就可進入淨土外院。

勇筆:看來彌勒淨土接引眾生,為了使得生此處之眾生,往成等覺之證境,

   確實費盡苦心。

菩薩:當然!

勇筆:咦!那今日怎未見有人來此望凡景呢?

菩薩:因為吾等要著書,若依平常望凡亭之課程排定,則會耽誤著書。

勇筆:原來如此!那麼過了這望凡亭之後,是否直接進入外院。

菩薩:是的!下期吾等再經此而入外院,就將此外院遊記作結束。吾等回去

   吧!

勇筆:聽師之言,本書外院部份可完全著成了。

菩薩:說完全,那是不可能,但對眾生有益之重點,大致已成,餘則只有親

   身來體驗了。已到貴堂,賢生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院補記第五回 權勢方福中啟悟  

86年10月31日

窺基菩薩 降

話:六道輪迴,次第教化;佛之智慧,對應對治,以啟眾生,次第行持覺路

  。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佛陀住世,說法不斷,在印度地方之人,真是福

   緣深厚啊!

菩薩:雖然如此,佛法絕非侷限於印度一地而已;證諸今日,佛法幾遍五大

   洲。今時眾生比諸昔日印度眾生福緣不遑多讓也!好了,吾等出發吧

   !

勇筆:是!師啊!今日所遊何處呢?

菩薩:日前遊至梵欲境,今日續遊「權勢方」

勇筆:何謂權勢方呢?

菩薩:佛住世,雖有佛說法八萬四千法,對治八萬四千煩惱根,但眾生仍須

   次第而行修。在當時佛陀說法,有以眾生努力行持,佈施積福慧,在

   生未得清靜、逍遙、富貴、權勢,可以藉行善佈施所積之福德而報生

   天界,如願以償在生可望不可及;此亦有因當時國情文化,因而教導

   之法。

勇筆:就像梵欲境一般,也是天福報境?

菩薩:然也!前面就是。

勇筆:(游目四顧)師啊!這裏又是一番景象:梵欲境道氣泱然,這裏卻是

   富貴逼人,一看這裏,有如達官貴人所居住,也像小說描述的紫禁城

   周圍的王公大臣所居府第,充滿權勢、氣派、豪奢的繁華景象。光看

   那路上,上舖巨石板,光亮方整,府第櫛比毗鄰。套句現代話說,就

   是高樓大廈林立,霓虹燈管閃爍,車水馬龍,人潮擁擠;只不過,在

   豪華氣派中,隱約道氣仍然不減。哦!應該說是,在繁榮的景象中,

   仍然可見佛寺林立,點綴其間才不致於像暴發的市儈庸俗。

菩薩:是的!賢生觀察敏銳,再看看這裏的眾生,又是在做什麼?

勇筆:弟子看這裏的人,雖然衣著光鮮,馬車代步,出入華廈之間,不過人

   人臉上倒無如今社會中的人們那般忙碌緊張的神情,反而頗為悠閒的

   與人打招呼,滿臉都是一付怡然自滿的神色,弟子看不出什麼玄機。

菩薩:是的!在此之眾生,個個篤信佛說,只要勤行佈施,累積福德,死後

   必能生天,在生所不可企及的權勢、富貴,在此天界中均可如願而得

   ,因而在此之人都怡然滿足。

勇筆:那麼,他們就這樣享盡天福報,然後再下凡投胎?

菩薩:非也!賢生剛才不是有看見頗多的佛寺嗎?吾引賢生往寺內遊訪。

勇筆:(師生就近走入一間佛寺,只見內中頗多男女老幼都很虔誠的在禮佛

   、拜佛,可是卻很奇怪的出現一種現象。)師啊!為什麼每個人來到

   寺前時都是滿臉歡悅、神情虔誠、恭敬的參禮拜佛。但是當禮拜佛至

   要起身的一剎那,個個好像都受催眠般的坐到地上,好似入定,也像

   睡著了,因為他們沒有一定的姿勢,所以說是睡著了比較恰當。

菩薩:這就是關鍵所在。吾助賢生一臂之力去探尋他們的思維,賢生就明白

   了!

勇筆:是!(隨即閉目瞑神,剎那間,覺得一股靈訊湧現。)師啊!好奇怪

   !弟子知道有一貴婦人的相貌者,她就在左前方。此時她正由一處山

   中破寮中走出,只見她衣衫補綻,但卻潔白乾淨,一手提藍,正在撿

   拾樹菓、菜葉。適時面前掉落一隻中箭的鳥禽,她滿心歡喜,正要撿

   拾,卻見跟前出現了一位武士年輕男子,兩人好像起了爭執。但看那

   武士好像頗為中意此女子,最後兩人相偕走進破寮,裏中有一老婦,

   三人商談好似頗為融洽,緊接著景象立即出現婚嫁的場面,原來兩人

   結婚,這年輕武士是頗有權勢的家族。婚後兩人恩愛圓滿的過生活。

   可是,好景不常,年輕武士卻出征戰死,落得花樣年華守寡。這時,

   思維忽然大亂,這位貴婦人,立即浮現佛之慈悲,好像金光四射,憐

   憫的對她招手,思維漸漸平靜,充滿了法喜,禮佛的虔誠。啊!她醒

   來了。(只見在左前方的那位貴婦人,此時臉上綻放出虔誠的光芒,

   再次虔誠的向佛頂禮才離開。)

菩薩:沒錯,在這裏的眾生都是在享受天福報,而他們的信念,都深植在佛

   說的輪迴生天的福報中;因此,在此顯景使其知天福報之不久,啟悟

   了斷煩惱之門。賢生繼續再搜尋靈訊吧!

勇筆:(此時可見一位威武男子,正馳騁戰馬於草原上,意氣風發,他也無

   數次參加戰役,都可光榮凱歸,受到國王的封敕。並且,受到王公貴

   族的讚美、名媛美女的青睞,可真是榮耀一身。可是,卻因戰功傲人

   ,卻招來許多妒賢的陷害,最後落得身繫囹圄。在獄中,長唉短嘆,

   暴跳如雷,喜怒無常之際,忽然之間,一團金光顯現佛慈悲的向他招

   手,於是漸漸的平息了怒氣,虔誠的跪下,向佛頂禮。

菩薩:是的!他沈浸在戰功顯赫的權勢中,但卻落得被人陷害,以此而啟發

   他了斷煩惱之心。

勇筆:基本上,這裏的現像有點像「南柯一夢」的啟示。

菩薩:是的!這裏的眾生雖受佛在世說法的教導,勤行善,作佈施,但他們

   只想得生天福報,未知了斷煩惱根之究竟;因此,往生至此後再加以

   教導、啟悟,以求精進。

勇筆:這樣弟子明白了。

菩薩:那好吧!吾等回去吧。

勇筆:師啊!在兜率天彌勒淨土中,有此處邊緣地方,是否意味著,世尊說

   法之時,那時的眾生根器雖佳,但智慧未必比此時之人更佳;所以他

   們執於佛之教導,卻不知再精進求法。

菩薩:也可以如此說,因為當時的國情等因素,也是一個原因。好了,到堂

   了,賢生投靈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院補記第四回 前置補修欲梵境  

86年10月24日

窺基菩薩 降

話:賢生今夜再遊外院,吾等出發。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訪遊外院,是否以描述外院勝景,以使眾生樂生

   此土,較能達到宣揚彌勒淨土之功。

菩薩:先使眾生心生歡喜,種此善緣,再弘揚法義,當然是一種方法。

勇筆:您也贊同弟子見解,那麼就有煩師之安排,帶引弟子遊訪一番。

菩薩:今日吾帶引賢生訪遊外院「欲梵境」。

勇筆:何謂「欲梵境」?

菩薩:世尊世在說法,曾以教導善眾以佈施行功而得生天,此一生天,乃是    

   有其時代背景。當時印度民生困苦,在生受苦磨,因而世尊教導時人

   以行善來累積功果,而累積功果在死後就可以生到天界,而此天界並   

   非超脫輪迴的究竟之界,乃為六道輪迴之天道而已,所以,外院「欲

   梵境」即是當時世人生天後所聚集之處。

勇筆:師之意,是指當時印度人雖然接受佛法,但是卻還沒到修行究竟,而

   只在欲界兜率天的欲梵境。

菩薩:是的!賢生可注意到此境的不同。

勇筆:有啊!行程已由夜而明,應是進入兜率天了,只是卻沒見到八味法水

   渠,也沒見到那些龍樹、那些奇景,只見遍處是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還有瑞藹氤氳,間而有千百道珠光寶華耀爍。而徜徉其間的人們,

   一如凡眾沒有靈光強熾,沒有長身高大,也沒有兢兢進修的人們,

   他們神情,好似到了一處世外桃源,無憂無慮的在遊山玩水。這裏可

   是「欲梵境」?

菩薩:是的!這裏僅只是欲梵境的邊緣而已。得生至此的人,大都是世尊在

   世說法的信眾,他們受佛教化,知行佈施勤修功德,為的就是要得生

   天界。

勇筆:弟子可否找人談談?

菩薩:可以。

勇筆:(此時正巧走近一位膚黑眼黑的印度人種的乾道,大約五十餘歲,就

   順手拉住。)這位大德,對不起!可否請問您些問題?

那人:咦!你這人穿著一襲長袍,看起來文質彬彬。啊!還有大菩薩,喂!

   你們快來,這裏有大菩薩可參拜。(說完馬上對窺基菩薩參拜,並且

   隨著他的叫聲也來了一大片男女老少的人,黑壓壓的跪了一片。)

菩薩:你們不用多禮!今日吾帶引一位正鸞行者來此訪問,你們各自去玩,

阿碩尹你留下來跟行者談話。

勇筆:(隨著窺師話落,眾人行禮後散去,那位叫阿碩尹的印度人就站在旁

   邊。)阿碩尹大德,請問您在此作什麼?

阿碩尹:沒有啊!在此過的無憂無慮,整日裏就是在山水之間嬉戲,捉鳥捕

    魚,採花聞香,與鳥獸為伍,與花樹作伴,這都是我在生前遵從釋

    迦真人的教化,努力行功德所得的天福報

勇筆:(阿碩尹說這些話時滿臉得意的神色。)再請問,您來此有多久了?

阿碩尹:大約有不足一日的時間,這裏我還沒遊透,尚不大熟。

勇筆:剛才您說在生有聽從世尊的教化,而死後得生在此,那可見您是二千

   餘年前的人,而來此淨土卻不足一日。

阿碩尹:這位行者您說什麼,我聽不懂。

勇筆:哦!沒什麼。對了!您在此遊樂就是所謂的得生天界的福報,沒有再

   精修嗎?

阿碩尹:有啊!我們在此有一些時間是在誦唸「南無當來彌勒佛」及拜彌勒

    佛,其餘時間任我們作什麼,想去那兒都行。

勇筆:那真是謝謝您!您去玩吧!(師生又繼續行去)師啊!那他們在此都

   無所是事?

菩薩:在此「欲梵境」的人,因為是頗多受佛法教化,但只知行善功德,而

   求得生天界之福報,並不知精修;因而,先在此受補行彌勒法義,再

   入外院進修。

勇筆:師之意,這裏還是外院之邊緣而已

菩薩:是的!

勇筆:這可真是大框框裏的小框框,畫中另有畫了!

菩薩:不單彌勒淨土有內外院及邊緣境界,任一淨土都有;就是大乘不共土

   之彌陀淨土,仍然在淨土邊緣,仍有所在,供未足進入淨土者暫行居

   住。

勇筆:這可真是慈悲。只要能夠上了天,得生淨土,就要設法使其不再墮落

   至閻浮提去輪迴。

菩薩:是的!此去梵欲境尚有甚多各層次之勝景,如眼前乃屬已知天福報非

   究竟,有志進修,但凡夫根性仍在之道苑

勇筆:(只見眼前所立之處,花木扶疏,蟲鳴鳥叫不綴,但其音聲,聽之不

   吵雜,但亦非梵音。)師啊!這裏好像比剛才那兒更有「道氣」了。

菩薩:是的!剛才那兒的人,只知享受天福報,雖然有功課唸佛、拜佛,但

   終歸不知進修,這裏就有道場供慧根更顯的人進修。

勇筆:(走進一座精舍,只見莊嚴肅穆的精舍中,有座大彌勒法相,而四周

   叢林遍佈,可見隱約中有人正在努力坐工,見他們個個神態安祥,倒

   是頗有所得的樣子。適時有位坤道從靜中醒來,一見菩薩就拜。)師

   啊!弟子想跟她談談。

菩薩:可以。淵米倪不用多禮,爾可與這位行者談談。

淵米倪:弟子遵法諭。

勇筆:這位師姊請教,您在此是作什麼?

淵米倪:我在生前篤信佛法,只可惜根器太差,在生修行不足菩薩道行,死

    後有天福報得生天界,所以把握緣機,加緊進修。

勇筆:您在此是整日進修嗎?

淵米倪:我來此還不足一日。不過,進修是自發心,如果無法靜心進修,可

    以到處去走走。這道苑中,有頗多靈獸,可以跟他們玩,而且有許

    多靈獸會給你開示。

勇筆:怎樣開示呢?

淵米倪:比如說,你不開心時,他們會逗你玩。而他們在見到佛菩薩時也會

    為參拜,讓你知所禮敬。而且在進修時他們會為你護法,當你進修

    有困境時,他們會幫你拉回現實。

勇筆:這真奇妙,弟子可不可以去看看?

淵米倪:這必須是可遇不可求,隨緣遇上,我無法帶你去。

勇筆:謝謝您!您進修吧!不打擾了。師啊!回去了。

菩薩:可以,走吧!

勇筆:(三人互別)師啊!為什麼以前著書時,沒有遊到這些地方呢?

菩薩:這裏原本是安排在最後的階段,不過賢生們有心所求,所以吾就帶引

   賢生來了。好了!已到堂中,賢生投靈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院補記第三回 會意水瀑亦休閒  

86年10月17日

窺基菩薩 降

話:無極是悟覺之理域;彌陀是極樂之淨土;彌勒則是慈心無量的願海。

  兜率天是「生補佛處」,今建設為彌勒淨土。為何慈尊承命付囑度盡世

  尊遺眾?是乃世尊知明慈尊之無量慈心願海,是知兜率天之彌勒淨土因

  應末法眾生之緣機也。賢生,吾等出發往兜率天去吧!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無極理域、彌勒淨土在閻浮提已盛傳法義,今彌

   勒淨土之法義,卻仍是任重道遠啊!

菩薩:然也!賢生加油了!

勇筆:弟子盡力而為!對了!外院眾生要面對漫漫的時日,這種漫長的時日

   ,絕非閻浮提的一年二年可比,想起弟子在當兵時短短三年,卻是度

   日如年。今在外院之眾生。雖然是為求證得等覺境界再伴隨慈尊下閻

   浮提共成正覺。但是,現實總歸是現實,他們在兜率天彌勒外院的日

   子是怎麼過的!師啊!是否著書的方針,著墨於此多一點?

菩薩:當然可以!今日吾等就信步而行參觀一些外院的活動。

勇筆:好啊!好啊!(師生倆進入兜率天後,穿過無數由巨大龍樹所形成的

   師椅,以及八味法水的修行場,行行復行行之間,卻見有頗多天人從

   八味法水旁起身,或者從師椅道場散去,只見他們個個都神情愉悅的

   邁著步伐往四方散去。)師啊!這些天人好像是放了學的學生一般,

   滿日的學習後有所得的歡愉輕鬆,更有解放緊繃神經後的高興。

菩薩:是的!上完課,可以去好幾個殊勝奇妙的地方,所以天人們都很高興

   。

勇筆:師啊!您所指的天人們是否包括那些佛經記載由天子、大神所化的百

   千萬數的天女們,而這些天女既是由天福力所化,是否只是虛幻不實

   ?

菩薩:賢生曲解經意了!天子以天福力所化,天力其意即指神通力,乃以願

   心為機,福報為力,將一些在家眾攝化入兜率陀天為天女;換言之,

   這些天女都是佛在世之前,修行不足,受大神願力所攝化而顯現於兜

   率陀天,其意亦如一般求生彌勒淨土之眾生一般,仗受外力而求生入

   彌勒淨土。

勇筆:弟子受教。師言外院有好幾處殊勝奇妙之地是哪裏?

菩薩:今日吾等往遊即是其中一處,名為「會意亭」,乃是一處可各自尋找

   談天對象的休閒處,就像是閻浮提的「交誼廳」一般。

勇筆:尋找談天對象,師啊!您點明這句話,可有特別含意?

菩薩:有的!在彌勒淨土中,內院佛菩薩是沒有時空環境的阻隔,可以隨心

   所欲剎那往返各處。但在外院天人,則因欲業未盡,根障尚重,只能

   會意彼此之間自無量劫以來的牽連因果,而暢談數百千劫輪迴之事跡

   ,彷彿閻浮提地老人聚會,閒話家常即是。

勇筆:原來如此!弟子明白了!啊!面前這一處有百千萬數的涼亭,瑞靄瀰

   漫,祥氛流繞,蒔花異樹,蟲爬鳥跳,祥禽瑞獸,信步穿越於亭間小

   徑。迴廊曲池,魚躍水淨,點點人影,錯落亭中。哦!好一幅人間仙

   畫。師啊!這裏可是「會意亭」?

菩薩:然也!

勇筆:師啊!吾等也進入這一座畫中妙景吧!(師生倆也從小徑步行,隨著

   徑道兩旁錯落涼亭,而爬蟲昂首,或吐絲,或嘶鳴,但卻無腥噁氣息

   ,反而隱隱清香。魚躍落水,噗通!噗通!卻非雜吵,反而類如梵韻

   ,節奏抑揚不躁。這時卻聽得隱隱人聲,竟是說及洪荒時代兩人互鬥  

   而至相識的事情。)師啊!這倆人的因緣竟是在好幾萬年前了!

菩薩:是的!無數劫以來因緣已形成,乃至累世中各有顯現成緣。

勇筆:(探頭一看,只見不遠處亭內正坐著二位眉清目秀的坤道,她們津津

   有味的訴說著,無數劫以來兩人之間造作的業因形成交會的因緣,她

   們的神情有點興奮,也有點沈醉,更有些許緬懷。)師啊!偷聽人家

   的秘密是不是不道德,尤其是坤道?

菩薩:賢生說笑了!這不是秘密,這是在此之天人,展現靈犀交會的談天。

   況且,這也是一種樂趣,人乘根性有戀眷懷舊的情懷,在此就是讓此

   根性盡情發揮。

勇筆:那是否會對進修有礙?

菩薩:當然不會!凡事疏導比抑制更佳。大禹治水之所以奏功,比其父鯀更

   勝就是大禹以疏洩洪道,取代其父之用阻隔,一旦抑制過久,爆發即

   不可收捨。

勇筆:弟子受教了!(此時穿過迴廊,又到了一處有一道水瀑下瀉,窪底成

   潭的地方。)師啊!這是那裏,為何那麼多人坐在瀑下沖澡,而洗澡

   又不脫衣服,並且是用打坐。哦!不對!不是洗澡,是沖水而已,他

   們並沒有洗澡。

菩薩:此處叫「八味法水瀑」乃是八味法水渠的源頭,天人們在此受法水淨

   沐,一則洗身滌塵,再則淨心除障。並且,法水沐身舒暢神氣。

勇筆:弟子可試試嗎?

菩薩:當然可以!

勇筆:(不等菩薩話完,即已飛奔往那瀑下凸出石座上跑去,一不小心,卻

   先跌入潭中。)師啊!救命啊!(誰知潭水雖不知深淺,但卻不會下

   沈,在潭水中浮飄,掙扎晃動之間,也只濺起水花水箭,卻不會下沈

   。這時也有好多天人亦跳入潭中嬉水了!)師啊!弟子可以多玩些時

   候嗎?(話聲一出,只見這裏天人個個都肅身向窺師行禮,只見形成

   水瀑沖瀉之下肅身而禮的人,個個靈慧肅穆,頗有莊嚴氣勢;而在水

   中浮立行禮之人,猶如天外飛仙,也像觸水而立,那種情形,好像神

   通廣大的樣子。)

菩薩:賢生玩吧!不過,可別玩久了!否則一回到閻浮提,說不定賢生的女

   兒已經比賢生老了!

勇筆:那不好!今日遊了二處,師啊!回去吧!下次再來玩。

菩薩:好吧!吾等回堂了!

勇筆:師啊!這兜率陀天可真是有好多好玩地方,以前您都不帶弟子來!

菩薩:慢慢來!賢生當可在以後發覺更多好玩的地方,好了!到堂了,賢生

   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院補記第二回 再生殿天女胎育  86年10月10日

窺基菩薩 降

話:志趣求生淨土,信願行信者信心、信仰,有信心知淨土之可貴,仰淨

  土之殊勝;可貴在可超脫輪迴,殊勝在可成等覺功果,再伴隨慈尊下閻

  浮提證成正覺佛果。願在樂生,有願樂生,有正確體認之仰止。成果就

  在如何行持。賢生出發吧!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這一番話可說老生常談。信願行,在修道過程中

   ,應是一體適用,關鍵即在如何行持,對不對?

菩薩:然也!

勇筆:所以欲求弘傳彌勒法門,是不是有必要將行持法義詳細傳佈。

菩薩:然也!不過信願行雖是老生常談,但是眾生如何起信仰心,如何樂生 

   彌勒淨土,卻是如今仍須大力推動之處。

勇筆:依師高見呢?

菩薩:當然是由慈尊法義妙諦著手。換言之,也就是讓眾生多接受慈尊法益

   ,而要如何才能做到,賢生可知?

勇筆:弟子認為宣傳。也就是提高慈尊知名度,像某些人事物經過媒體大力

   炒作,曝光率高,世人就周知。今時亦同,只要密集宣傳慈尊法義、

   法門,逐漸讓眾生知此一位佛菩薩,法門之法義又是如此殊勝方便,

   當可漸收傳法之效果。

菩薩:那賢生就著手辦理吧!

勇筆:弟子遵命!對了!弟子請教,前期您開示迴向之重要,今若有志趣之

   行者行持彌勒法義,要如何迴向,是否有正式迴向文?

菩薩:通常之迴向文為:

                        願生彌勒淨土中。蓮開便見慈尊容。

     即得不退無上道。再隨菩薩下閻浮。

     今有弟子某某某。樂生兜率作眷屬。

     行持諸般善功德。迴向願海消業障。

   故亦可以此而為,或者隨念彌勒淨土均可。

勇筆:那麼,以後本堂鸞訓、鸞書中均以此迴向文公佈,使有緣志趣者時作

   迴向,早結佛緣,以利求生彌勒淨土之機。對了!前期師姊有提及

   再生殿一事,是否可請師帶引弟子往遊?

菩薩:當然可以!賢生隨吾行。

勇筆:感謝師之慈悲!弟子再請教一個問題,兜率天之時間與閻浮提不同,

   但同樣有黑夜與白晝嗎?如有,是如何形成?如無,又是如何計時?

   可否恭請開示?

菩薩:當然有白畫黑夜之分。而白晝之光,乃由南方丙丁真火之熾盛而光,

   黑夜則為南方丙丁火縮弱而暗。

勇筆:然則地球之所以有白天黑夜,是因地球繞太陽而運轉,面對太陽為光

   ,背對太陽為暗,形成日夜。難道天界亦是如一圓球運轉,而成光暗

   之日夜嗎?

菩薩:非也!吾已明言乃由丙丁之南方火盛與弱而分白天黑夜。

勇筆:那南方丙丁火在那兒?

菩薩:南方乃在宇宙之極南,火為源泉不盡,僅有盛弱之分,此乃肇始陰陽

   之炁而成。

勇筆:也就是說宇宙之中,就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成,而為宇宙萬

   物之源。

菩薩:五行佐萬象衍化,即是相生相剋,相輔相成之道。

勇筆:弟子明白!感恩受教!

菩薩:再生殿已到,賢生看吧!

勇筆:(只見面前乃為一處金壁輝煌之大殿,其後綿延不知凡幾,屋舍櫛比

   ,密密麻麻,難以數計。)師啊!這一大片房舍是何作用?

菩薩:此房舍乃為胎育天女之產房,每人一舍,為因應求生兜率天彌勒淨土

   者眾,故已有無數精舍準備。

勇筆:師言「產房」,又曰「精舍」,到底是產房還是精舍?

菩薩:是產房,也是精舍;因為胎育天女產下得生之天人諸眾,並非一般閻

   浮提眾生之生產一般,僅是靜坐之中,由玄關出竅之靈胎;故,可說

   產房,亦可曰精舍。賢生可自往參訪。

勇筆:是的!弟子倒是應該去看看。(師生二人走向殿後之產房。)啊!果

   然!是精舍。(只見每一房舍之內,有大小二座蒲團,對面而設,而

   每間房舍俱有慈尊法相之聖壇。)師啊!可否請帶引弟子往一處有天

   女所在之精舍,弟子擬請教一些問題。

菩薩:當然可以!(說畢即引往一間精舍。只見其內正有一位天女正坐如如

   ,頭頂一縷白煙,由淡而濃,終致濃濃不化後,玄關猛迸光華,則見

   有一條小人影由玄關顯現,漸漸由虛而實,終致成人。)賢生看,天

   女胎育之後,馬上照顧此靈胎。

勇筆:弟子看到了!(原來此一小人影由天女玄關出生後,天女立即將之趺

   坐在小蒲團,並教導他什麼。)師啊!弟子可上前去問問嗎?

菩薩:可以!(上前去,只見天女正在說法。)

天女:善童子,爾已來到兜率陀天,今借我胎生成,見慈尊法相,趕快上前

   拜見。(只見天女說畢,立即教導靈胎膜拜慈尊聖壇,然後便再教導

   靜坐。)

勇筆:天女!弟子見禮!

天女:哦!賢生不必多禮,弟子見過大菩薩!

菩薩:天女辛苦了!無須多禮,可與賢生暢談,以弘傳淨土法義。

天女:謹遵法諭!

勇筆:弟子請教,這生育靈胎需時多久?

天女:自入胎後,吾須用功入定,以作胎育,故必須一日一夜始由玄關生出

   。

勇筆:那麼入胎前後過程,天女是否有如閻浮提坤道生產一般痛苦?

天女:尚不致痛苦,但必須專注坐息,以作胎育,就是如閻浮提之胎教一般

   。

勇筆:那是否會有胎死腹中之事?

天女:不會!

勇筆:那在天女無胎育之時,都是在作什麼?弟子聽菩薩開示:兜率天宮一

   天一夜,閻浮提地就是漫漫長日,不知您們的淨土一天與人間一天過

   的有何不同?

天女:是的!兜率天的時日與閻浮提不同,但賢生是以此心執而誤見,不能

   以閻浮提數的壹佰肆拾萬日的總和換成是兜率陀天的一日,在兩個時

   空的適應不同。

勇筆:您的意思是說,在此一日的感覺跟在閻浮提一日的感覺一般。

天女:也不盡然!有點類似南柯一夢那種時日流轉,不能直覺而論。

菩薩:賢生不易懂,吾補充。在兜率陀天一日夜等於閻浮提壹佰餘萬長時日

   ,但在此淨土中過時日,因時空的不同,故在淨土中將非過一日像過

   閻浮提百餘萬日的漫長。

勇筆:這樣弟子懂了!算是有這樣算,但在此的感覺沒那長,這就是適應問

   題,那弟子改天倒要訪問這種日常生活的體驗。對了!再請教,靈胎

   生下後,又是怎樣情形呢?

天女:每位靈胎生下,就向大殿執司吏呈報註籍,再由大殿執司分配。

勇筆:哦!原來大殿就是辦公處所,難怪那麼金壁輝煌。對了!靈胎生下是

   一個小人影,那麼他的成長呢?

天女:靈胎生出是小小人形,但那僅是出胎之時,因應出竅方便,一生出後

   ,即成求生之時所具體相。

勇筆:弟子明白了!感謝您慈悲教示!那我等回去吧!

菩薩:好!吾送賢生回堂。到了!賢生投體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院補記第一回 道親談往生始末  86年10月3日

窺基菩薩 降

話:今夜應賢生之請,再遊兜率陀天外院,以補強外院遊記之空失,賢生出

  發吧!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外院訪遊時,鸞期之際或因請假或因另有公事、

   接旨,因而空失,今再補著,弟子絞盡腦汁,實不知如何著手,因而

   尚請您費心安排。

菩薩:外院補強,吾等何妨從外院眾生在面對欲界凡俗根性蠢動之際,在兜

   率陀天可不退心性、志趣,仍能精進來著手。

勇筆:其中殊妙,勞駕師之安排。

菩薩:當然!進入兜率陀天,賢生可有不同感受?

勇筆:是啊!近期以來,參訪彌勒內院,盡是殊妙奇景,外院雖有與閻浮提

   相隔的天然禁戒,只不過外院眾生就不能跟內院佛菩薩那種靈光閃耀

   、慈和祥瑞之氣比擬了!

菩薩:賢生著相了!在賢生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內院乃為佛菩薩之所居,因

   而瀰漫慈悲祥和;外院眾生根性,一如閻浮提地,欲業根障俱重。唯

   賢生可知,外院仍是慈尊願海攝納眾生不再退墮之所,豈是一如閻浮

   提。

勇筆:師啊!弟子非此意。外院之所在,倒像閻浮提道場,有精進修行者,

   有受欲業煩擾之修行者,都是在修行,只是根業之障仍在,因此形成

   參差,所以,應該說外院是閻浮提道場之縮小寫照。

菩薩:這一說,算是貼切,只不過在兜率陀天外院進修,卻可避免輪迴的劫

   累,致使靈性受業根的纏擾加重。

勇筆:師啊!不遠處有一位坤道修行者,弟子見她好像修行不甚如意,讓弟

   子去跟她談談好嗎?

菩薩:可以!賢生去吧!

勇筆:(向師行禮後,行向一位年約卅餘歲,正自蹙眉不耐的坤道坐息處行

   去。)這位師姊,弟子乃是南瞻部洲臺灣豐原懿敕拱衡堂的正鸞生,

   今日有幸得到窺師帶引遊訪兜率陀天,見師姊在此像是遭遇困擾,特

   來請教,若能因此而開悟天下有緣眾生,師姊可真是功德無量。

師姊:哦!原來是鸞門正鸞,失敬了!吾在世乃為香港地方喜德佛堂的道親

   ,姓香悅。啊!大菩薩降臨,弟子拜謁。(原來她正看見窺師也

   在,連忙拜見。)

菩薩:不用多禮,爾且與勇筆賢生暢談。

勇筆:是啊!是啊!師姊進修好像不太順遂,到底是何因?

師姊:吾生前因是道親,乃知有彌勒三經,慈尊在欲界兜率陀天建立彌勒淨

   土,因而志趣求生,誰知卻僅只來到外院,而進修之間,心結不解,

   因此煩燥不安。

勇筆:(哇!這可是反效果。)請問師姊,您既是道親,而且求生彌勒淨土

   ,並且也來到兜率陀天。容弟子請教,師姊往生之時,可有受慈尊放

   光接引。

師姊:吾歸空之時,並非受到慈尊放光接引,只是彌勒三尊中法華林菩薩率

   同無數天人,接引吾來到外院。

勇筆:師姊既是志趣於彌勒淨土,卻未能往生內院,見佛聞法,想必有所不

   足,可否請師姊敘述一下,生前如何修行彌勒法義?

師姊:吾從彌勒三經中知悉,只要聞信彌勒佛,膜拜彌勒佛,持誦彌勒佛

   就可往生彌勒淨土,因此就是如此修行。

勇筆:但是,師姊可知彌勒淨土猶有內外院之分,猶有三品往生之分?

師姊:知道啊!吾在生前,也有香花妙供供佛,也有精研經典,也有持齋守

   戒,雖非六事齊全,但卻也可在三品中修行多分,而不至尚在外院而

   已。

勇筆:這……師啊!這位師姊說得也是,為何會如此?請師賜示!

菩薩:賢生聽真:這位姓行者,在生雖有行持,但彼有犯二戒,乃成願力

   不足,因而得往生外院再進修。彼所犯二戒:

              其一,

              愩高心謗道正信,因彼雖為佛堂道子,但卻口舌好爭,以本道為尊,

              斥他宗而誹謗。   

   其二,

             彼志趣雖有求生彌勒淨土,作彌勒眷屬,但僅行見佛歡喜、膜拜、持念而已,

             其餘供香、花、研經典、持齋戒,均為本道修持,未作迴向願生彌勒淨土,

             故其願力未足往生內院也!

 

勇筆:哦!原來如此!師姊啊!您聽明白了嗎?窺師開示,您的行持未作迴

   向願生彌勒淨土,所以才得生外院而已。

師姊:聞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難怪經云「見佛聞法不退墮」,弟子閱三

   經時也知道行六事,必須迴向,願生彌勒淨土,只是未將之注意,以

   為在佛堂的修持就可契引到彌勒祖師的願海,真是感謝菩薩開示。

菩薩:免禮!這也是爾機緣福厚,參與著書,因此可得突破此一關卡。

勇筆:師姊在進修的困擾,就是這股無名。

師姊:是的!忿怨不平,因此靈性渾噩,影響進修。

勇筆:那可否請師姊再談談生此淨土之中有無較特殊之處,也就是說請師姊

   敘述一下,受到法華林菩薩接引到此至目前的概略情形。

師姊:當然可以!吾歸空之際,靈神出體後,忽覺一道白光照耀,舉目望去

   ,只見一位身長高巨,靈光閃耀的大菩薩率同無數天人佇立在半空中

   。吾步上白光之上,就隨同大菩薩及眾天人來到此處。當時,心想這

   位大菩薩外相雖然不是彌勒祖師,但想到經上有云「彌勒菩薩有卅二

   法相」,也就不以為意。誰知來到此地,大菩薩就引吾到一個處所叫

   「再生殿」。吾入後,一縷靈神就往一位天女肚中射去,再由天女孕

   育新生,從此就在此進修。

勇筆:師姊進修之過程呢?

師姊:這一點抱歉了!吾來此不久,所以無法具體奉告,還是請正鸞向別位

   訪談吧!

勇筆:好吧!真謝謝師姊的一番話,讓眾生明白了許多道理。師啊!走吧!

菩薩:賢生既已訪談完畢,吾等回堂。

師姊:恭送大菩薩。(就在師生三人行禮完,往回堂路上走。)

勇筆:師啊!這個「迴向」、「願生彌勒淨土」,看起來是非常重要了!

菩薩:當然「迴向」是志趣的目的,「願生彌勒淨土」是願力。

            修行沒有目的、沒有願力,那來的歸宿。賢生到了!回去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停筆!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九回 縱論各脈生兜率  86年10月1日

窺基菩薩 降

話:今日出遊,賢生可以出發。

勇筆:(合十頂禮)弟子遵命!對了!上期弟子所提請補著本書空期之事, 

   弟子擬訂於每星期五本堂鸞期之時以金指妙法補著,尚請您費心安排

   ,不知可行否?

菩薩:當然可以!

勇筆:那就感謝師之慈悲了!今夜您要帶引弟子往何處呢?日前弟子接到一

   封來信,強調在此末法時期眾生根器差,求生彌勒淨土是簡易而近,

   但其簡易何在?求生到淨土之眾生,其歷程又是如何?現今遊訪內院

   參訪之大菩薩俱皆上品而生或是中品而生,但此俱為高階上升,於末

   法眾生難有直接而實際之誘因,是否有可以改善?

菩薩:末法眾生根器差,乃是指眾生歷經無數劫之輪迴以來種因造業之阻礙

   ,並非末劫眾生智慧比前人差;是以今時求生彌勒淨土之行者並非限

   於下品求生,或是求生彌勒淨土之行者大多會生於外院,關鍵在於如

   何發心?如何行持?吾知悉貴堂賢生為弘法傳義頗費苦心,亦有一再

   呈請諸佛菩薩開示求生彌勒淨土之法義,吾在此亦可提供眾生一個直

   接簡捷之法義。

 

              一、彌勒淨土因在欲界天,與閻浮提同屬一地,因此距離不遠,願力

     容易契引攝納,不論慈尊之願海或是眾生之願力幾乎無所阻隔,

     就可融匯,這就是近。

   二、何謂簡易?末法時期眾生既是智慧不比前人差,為何根器差?那

     就是末法時期人心功利;況且置身於一個緊張又競爭的社會之間

     ,對修道發心怕不能吃苦,發願又怕失落既得,因此浮浮沈沈於

     輪迴苦海之中。因此只要從聞見慈尊而心喜而膜拜而持念(唸)

     ,如此發心成願力,融入慈尊願海,種下無數劫以來佛緣之契機

     ,再於日常中量力行持佛規禮節,律戒六事,每天並不須要時時

     刻刻而行,只要每天的空閒時間記得行持,累積不斷,那麼絕對

     可以上生彌勒淨土,這就是簡易。當然如果有人空閒時間愈多,

     精進修持多分,當然可以高階上生。

   三、求生彌勒淨土是智慧。所謂智慧,即是能夠把握此一異方便之法

     門。彌勒淨土與各方淨土最大不同,即是它處於我人所生存之空

     間,不似其它各方淨土是在閻浮提距離恒河沙數遙遠之地,求生

     彼處之行者在人間行持之精進與方便之處當然各有殊勝;但彌勒

     淨土即是以眾生根性染著之中可有歸止,以凡夫根器求生淨土再

     精進修行,達成蓮花化身,脫胎換骨,邁入究竟境界;因為凡夫

     之行持,不易擺脫凡俗根性,唯有先仗託外力離開閻浮提,使凡

     俗根性去掉一層束縳,再增上出離心,精進修持,如此更勝在輪

     迴中尋覓機緣,因此是智慧的精進。

 

勇筆:師啊!您這一長篇大論,弟子是心領神會,不過弟子的疑問是,求生

   到彌勒淨土後尚有漫長五十六億年,如何去面對它?

菩薩:這個問題,吾早已說過,漫漫長程必須再精進行持,修至等覺境界,

   再與慈尊共下閻浮提。

勇筆:那是說求生到了淨土之後,要有欲界天四千歲的修行,才能夠修到等

   覺的境界,那麼彌勒淨土就不是究竟之處了?

菩薩:是的!在彌勒淨土修行四千歲等於閻浮提五十六億年。賢生認為在彌

   勒淨土僅止等覺境界,但是在閻浮提卻未必能夠修成等覺境界;而且

   在彌勒淨土有保證,那就是到了彌勒淨土,保證能夠修至等覺境界,

   而到了等覺境界,保證能夠伴隨慈尊下生閻浮提,龍華三會之下共成

   正覺;換言之,彌勒淨土不是究竟之處,但卻可以保證成就究竟佛果

   。

勇筆:弟子明白!很抱歉再次勞煩您長篇大論,因為眾生所求,弟子只好冒

   犯。這些以前您都陸續開示,而且三經中也有明載世尊金口開示,保

   證眾生有心願行即可得生彌勒淨土;而得生淨土之行者,最終必定伴

   隨慈尊下生共成正果。如今經您明確有條不紊之開示以後,應該不會

   有這種問題了!另外弟子再就那封信的另一個問題請教,目前各宗脈

   如佛教、鸞門、一貫道的修子們如何來修持彌勒法義?

菩薩:佛門之淨土法門,目前以彌陀淨土,亦即極樂世界之說大為興盛。佛

   徒目前修彌勒法義之行者,舉世之間恐不出五萬之數,而且尚包括緇

   眾、在家眾;因此彌勒法義實有必要加以宏揚,唯此機運仍在人為之

   努力。鸞門求生彌勒淨土,一如佛門一般,因為鸞門應運在普化;若

   以佛門之定義而言,鸞門乃行大乘度眾之義,只不過鸞門修子重在外

   行功德,少及內行修持,因此彌勒法義與鸞門宗旨恰好相輔相成,實

   行大乘共度,可及內外,因此今時之應運時機乃是佳妙。而一貫道修

   子就最貼近於彌勒法義,因此精修一貫道修子頗多得生內院,今日吾

   帶引賢生往謁。

勇筆:弟子感謝!只是目的地到了沒?

菩薩:早已到達,只不過吾倆言談之間,吾放慢腳步,好使賢生開懷暢談。

勇筆:真是感恩!眼前這座大殿可是目的地?

菩薩:然也!此殿名曰「參法殿」,乃是各級菩薩互相切磋、交換心得之聯

   誼道場,賢生隨吾進入。

勇筆:弟子遵命!(隨師而行,只見殿前有九階,步步高升,階梯正中有百

   鳥朝鳳圖,只見鳳鳥栩栩如生,展翅欲飛。上得階梯,大殿騎樓左右

   各有八柱,宏巍可知。大殿設有八座,中有玉爐祥煙嬝嬝繚繞,八八

   六十四座。其中有十數座上有人,所謂有人是出家眾、在家眾俱有;

   換言之,已非佛菩薩而已。此時窺師走向靠左一個座位,那個座上有

   一緇,一在家,二人此時亦已起身。)

菩薩:賢生眼前這二位,緇者乃普泰羅漢,羅漢乃明正德年間繼傳唯識學,

   求生彌勒淨土有成之法師,今時已得生內院菩薩。另一位在家眾,乃

   明末王肯堂居士,亦是繼傳唯識學有成之人,但在生是屬天命一貫道

   道子,今得生內院,亦得菩薩果位。

勇筆:弟子參見二位菩薩。

法師、居士同聲曰:賢生免禮!吾等亦向窺師見禮!(言畢單掌問訊,恭向

         窺師行禮。)

勇筆:弟子冒昧!請教菩薩王肯堂,為何您已證得菩薩果位,仍然一身在家

   裝扮,是不是俗家居士亦可證得菩薩果位?

肯堂:賢生有所誤解,因為知悉賢生今日隨窺師至此著書,因此吾乃以在生

   之相與賢生見面,有助了解。吾目前證得菩薩果,早已捨俗相而受戒

   行矣!

勇筆:原來如此!那麼弟子再請教,一貫道在明末就已在大陸上傳道了嗎?

肯堂:然也!一貫道道脈衍繹,在達摩祖師來東土之時,道統仍然一脈相承

   ,只不過道旨由明而暗,其中變數當然有關於運數。

勇筆:這個道統演繹弟子弄不清楚,但是弟子想請教的是,在您那個時候是

   以何因緣而得生彌勒淨土?是不是所有的一貫道道子都能得生彌勒淨

   土?

肯堂:賢生這問題問得好!並非所有一貫道道子都能得生彌勒淨土,不過一

   貫道道子若要求生彌勒淨土則比一般眾生更簡易、更可高階得生彌勒

   淨土。

勇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慈尊較厚於一貫道道子而薄於一般眾生?

肯堂:非也!因為一貫道乃以領天命而降命於人,以弘傳大道,並以慈尊為

   掌道盤之祖師,其中就已種下與慈尊結緣之契機。再經由一貫道前人

   、點傳師(即經理)、講師等先進資深道子以傳承天命,而引導後進

   精修佛規禮節,則此願力融入慈尊願海,更勝一般眾生一籌,所以一

   貫道道子求生彌勒淨土比一般眾生更易更高;而也因為一貫道天命降

   於人,因此也容易因人之誤執而誤導,因此並非所有一貫道道子都能

   得生彌勒淨土。

勇筆:多謝菩薩開示!那麼以菩薩高見,如今一貫道道親要如何才能得生彌

   勒淨土?嗯!應該是說要如何才可使一貫道道親樂生彌勒淨土?

肯堂:一貫道法義之中,乃為佛道妙諦雙修,有嚴苛之佛規禮節,即戒律

   有開班進修作悟理生智慧,因此一貫道道子已具備往生彌勒淨土之六

   事行法中之二、三事,差別僅在樂生彌勒淨土作彌勒眷屬之願心尚未

   發出;因此一貫道道子在行持中能有此發心,亦即加上樂生彌勒淨土

   作彌勒淨土之眷屬,以此而延伸出拜佛、念佛、唸佛,則必可得生彌

   勒淨土。

勇筆:感謝菩薩開示!啊!對了!如果一貫道道親這樣做,會不會違背本道

   的教義?

肯堂:當然不會!一貫道本就以慈尊為主,修行祖師法義,豈是違背本道。

勇筆:那就放心了!對了!菩薩尚未開示您以何因由得生彌勒淨土?

肯堂:吾在生因志趣於唯識之學,因而與另一位王菴居士頗有研究《唯識卅

   論》,想要繼傳唯識學,奈何慈恩一宗經疏,歷經唐、宋、五代、十

   國至元之戰亂,早已散佚失傳,因此吾苦心蒐集相關資料,因此被點

   傳師(當時已具頗大職權)斥責,吾心想唯識學乃本道祖師之心法,

   為何受斥?後來始知祖師受庸俗之輩假藉託生,甚至倡亂,因此本道

   那時禁絕提及彌勒之名。但吾卻一心思慕慈尊法義,乃不顧前賢斥責

   ,著成《唯識註疏》,並依彌勒法義求生彌勒淨土,乃得生彌勒內院

   。

勇筆:原來菩薩尚是繼起絕學之智者,是否有機緣也教教弟子?

肯堂:只要賢生肯閉關修行,吾當樂意成全。

勇筆:弟子在此先行感恩感謝,弟子閉關之時,菩薩可別忘了!

肯堂:不會!賢生只管放心!

勇筆:另外弟子請教普泰菩薩,您又是以何因緣得生彌勒淨土?

普泰:吾慚愧!雖然以出家眾而慕唯識學,但在生之時,因歷經前朝之戰亂

   ,故雖也著成唯識學,但卻無肯堂菩薩之樂生心,僅以緇眾苦修慈尊

   法義而得生彌勒淨土。

勇筆:原來菩薩也是繼起絕學之智者,那真是弟子之幸,得能拜謁。

普泰:賢生好說了!今日吾無可贊助篇幅,倒是沾光列於書中,吾慚愧了!

勇筆:菩薩真是客氣!今日著書也久,改天弟子閉關之時,也請菩薩並同賜

   教是幸!

普泰:當然有那麼一天,吾也樂於成全。

勇筆:那弟子在此先行拜謝!差不多了,師啊!我們回堂了!

菩薩:可以!(就在師生等四人行禮告別後,回堂路上)

勇筆:師啊!這二位大菩薩的著作是什麼,弟子忘了問,是不是再回頭去請

   教?

菩薩:不用了!他們二位生前著作多有三十幾部,怎麼列得了。好!已到堂

   ,賢生回去吧!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八回 加行所述得非得  86年9月24日

窺基菩薩 降

話: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賢生可出發矣!

勇筆:(合十頂禮)師啊!您適才這二十字可是偈語?

菩薩:非也!此乃唯識論中第二十七頌,乃針對修行唯識之加行位而言。

勇筆:這意思弟子懂一點。第一句現前立少物,現前是何意?立少物又是何

   意?

菩薩:現前即為我人之識性所知;立少物即是有障礙也,就是說修行者的識 

   性中有障礙。

勇筆:那麼第二句怎會成立,若心識有障礙,怎麼說是唯識性。

菩薩:以有所得故,因為我人修行加行位須先歷經煖、頂、忍、世第一位,

   此四位是修行四尋思觀及四實如智的修行位;但煖、頂是四尋思觀的

   有漏之學,忍、世第一位是無漏之學。此四位是以我人心識之能取,

   以及心識所對之客境所取,將此二取印證認可所產生的決定智,雖然

   已印可二取皆空,但在修行加行位之前,行者心中仍有所得,有所得

   即是執著,此一執著則難安住於唯識實性了!

勇筆:原來如此!弟子明白。哦!對了,弟子請示您一個著書問題。先前著

   書之時,曾有間斷著書之期,因而外院之遊記似乎稍有空洞不足之處

   ,是否可請您費心安排,弟子再補著回來?

菩薩:補遊外院之遊記,若欲安排並非不可行。爾等若有此心,吾當然樂意

   安排。

勇筆:感謝恩師之慈悲!

菩薩:那麼賢生此議是否確定?

勇筆:是的!弟子斟酌完備,再向您呈稟。

菩薩:好吧!今日吾帶引賢生訪遊加行所。

勇筆:聽您開示這加行所,似乎比資糧位又精進一層。

菩薩:當然加行位乃是欲達見道位的加修行,因此謂之加行位。

勇筆:適才您開示二十七頌的頌言中,已指出在此境界之行者,因為不知現

   前尚有些許障礙,以為到了唯識實性的境界,而這障礙就是執著于有 

   所得。那麼您今日帶領弟子遊訪加行所,即是參訪此中菩薩修行的景

   況?

菩薩:是的!不過此加行所乃是外院修行晉菩薩果的考關,一般上生內院的

   菩薩已過了加行位的境界。

勇筆:就是嘛!弟子就想若大菩薩們心中尚執著于所得,那又怎能開示眾生

   ,原來是讓外院的菩薩們考驗精進修行的地方。

菩薩:修行路漫漫長程,佛果更是不好修,若非大智慧、大根器以及無數輪

   迴所累積的善福德,又怎能得到,因此末法眾生應知珍惜殊勝之淨土

   法義加緊勤修。

勇筆:正法應運弘傳實是眾生福音。啊!面前這個地方應是加行所了!

菩薩:是的!此加行所僅分二進,乃是分開修行四觀及四智,因此並無加以

   區分成很多單位。

勇筆:但是弟子眼見卻不同,前陣子彌勒淨土中處處珠光寶氣,金華萬千,

   今日所見卻是青簷土壁,一片樸素。

菩薩:是的!此加行所乃為彌勒三尊之大妙相菩薩所主持,為了使修行菩薩

   道之行者能破除心有所得之障礙,相尊慈悲親自主持為之說法,因而

   每進大堂即是演法廳。

勇筆:(此時師生倆已進入第一進大廳,果然像是一間教室,有講臺、講桌

   ,其下密密麻麻舖設蒲團圓座。)那麼尚煩您帶弟子訪遊修行的地方

   。

菩薩:可以!(話落,右轉進入廳後,只見左右各有廂房,進入其中一間。

   )賢生看,此地有修行所是一種苦行,在佈滿幻景的地方尋思萬法之

   源頭。

勇筆:(進入此室,彷似進入一個小宇宙,置身有繁密的星球太空,而地上

   卻是高山峻嶺荒漠,俱是生物不易長成的地方。)師啊!這一間小小

   斗室怎麼一進入其中,像是進入太空外星了!弟子曾去過遊樂場,有

   些大型遊樂區設有科技室,那種感覺就是如此。

菩薩:道家有句話說,放之則彌六合,卷之有如一栗,此乃法之運用,因為

   修行此境界之行者已具神通,因此必須使其法力無以發揮。

勇筆:這可真像障眼法。咦!弟子現在才發覺您怎沒助弟子長身。

菩薩:賢生抱恙在身,長身不利,況且今日所遊不加長身,豈非更是傳神。

勇筆:您真是法眼如電,弟子僅是小感冒而已,也難逃法眼。對了!這一進

   都是同一種斗室嗎?

菩薩:正如賢生所言,只是障眼法罷了!不過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此加行所第一進各室都有加諸法力在內,不過因應行者之心境有所

   不同。

勇筆:失禮!失禮!弟子書讀得不多,不會用形容詞,尚請您不見怪。

菩薩:賢生說笑了!吾若見怪于你,今日可就要在此加行所再修行了!賢生

   說對不對?哈!哈!哈!

勇筆:相處以來,弟子第一次覺得您是如此隨和風趣,弟子此後當然更可以

   放心跟您開玩笑了!啊!對不起,言歸正傳,那麼這些行者經過此室

   ,就不用一一過關,只要通過其中任一室,就算過關了!

菩薩:是的!

勇筆:那麼就請您再引弟子往二進去?

菩薩:好了,不過在此吾作一補充說明。行者因為自以為已經安住於唯識實

   性,孰料這自以為有所得,卻正是安住於唯識實性的障礙,所以修行

   唯識必須明白唯識是非空非有,有得卻無所得的境界,二取皆空在煖

   、頂、忍、世第一位的四位中印可的決定智,卻不是可以安住唯識實

   性,因為還沒有達到圓智,因此唯識所能,離識則非真。

勇筆:感謝師之慈悲開示!

菩薩:第二進大廳仍然是演法廳,吾帶賢生往修行室參訪。

勇筆:(如同前一進所見,仍有許多廂房,進入其中一室。)師啊!這裏怎

   麼反而像是廚房,有灶有鍋,還有一些作飯作菜的廚具呢?

菩薩:因為這裏是在修行實智的地方,賢生看角落中有個蒲團,那是供修行

   用。

勇筆:也就是說在此修行,要像人間的獨身漢一樣過日子。

菩薩:賢生會錯意了!這裏有像廚房的吵雜,而不必自己進廚房,在吵雜中

   去精修自己的實智。

勇筆:若是如此,為何不讓精修者置身於繁華世界燈紅酒綠,更能考驗出智

   慧。

菩薩:是的!賢生所言這裏也有。吾已說過,在吵雜環境中讓行者去修行實

   智,由分辨名、事、相以至差別,再由尋思進入實智,就是加行所的

   主旨,也是加行位的過程。

勇筆:原來如此!

菩薩:那麼今日加行所就遊至此了!吾等回堂吧!

勇筆:請教您,這些外院的菩薩修行考關,遊來實在空洞,不知尚有幾處,

   您是否可安排有進修的行者讓弟子訪談。

菩薩:這些考關尚有二處,賢生所提議,吾也在安排,賢生稍安勿燥。豈不

   見遊畢一處,吾便帶引賢生遊訪內院大菩薩的修行道場,如此穿插庶

   免閱者枯燥而跳過這一段。

勇筆:師之思慮周詳,弟子明白了!那下期是否帶引弟子去拜見大菩薩。

菩薩:當然可以!好了!到了。賢生回去吧!今夜著書就此結束。

勇筆:弟子恭送師駕!

菩薩:可!吾回!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