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密:淫欲的本質以及行淫的感受
特別提示:本文原始出處不詳,本博轉載自蓮之妙語博客,原文鏈接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f5e43001010rw5.html

    在佛陀的僧團中曾發生一件事——有一位好樂佛法的年輕比丘,原本對佛法很精進,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靜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時卻像海浪一樣,遇到強風就興起狂濤大浪。

    有一天,他出去托缽,走到城里時,看到一群穿著很艷麗,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當他的眼睛掃視過這群女人時,被一位身材、面貌、穿著都很美麗的少女吸引住了,這位比丘頓時被色欲攝住,一直注視著那群嘻笑的女人,直到她們走遠了。

    從此他的意識中常常有那位少女的倩影浮現,那群艷麗美女的影像也一直在他的腦海中重現。

    他日思夜暮,以致日常生活失去正常的作息,他食不知味、輾轉難眠、儀容不修,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他的同伴不忍心看他墮落,都關心地問:“你到底怎么了,為什么這么沒精神呢?看你現在落魄邋遢成這樣,和以前精進用功的樣子實在判若兩人,到底為什么?”經過很多人的關心探問,他才將心事說出來:“我很慚愧,因為我的眼根被色所迷,那色相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無法消除,我很痛苦,也很懊惱啊!”

    比丘們覺得他很可憐,但是他們無法輔導他,于是勸他去見佛陀。但是這位年輕的比丘說他不敢見佛陀,比丘們就半強迫地帶他到佛陀面前。佛陀看到他骯臟邋遢的樣子,就問比丘們:“發生了什么事?”

    有一位比丘回答:“佛陀啊!他被色相所迷惑,現在心中充滿了苦悶。”

    佛陀很慈悲地問那位年輕的比丘:“你是不是如他們所說的被色所迷,因此心生苦悶呢?”

    那位比丘抬起頭,注視著佛陀,佛陀鼓勵他說:“你盡管說吧!”

    他看到佛陀的慈容,忍不住從內心發露懺悔、淚流滿面。他說:“佛啊!確實是這樣,我的眼根沒守好、被女色吸引了,現在內心充滿煩惱,覺得很不快樂。因為覺得自己很不清凈,看到人就抬不起頭,為何內心會有污穢的念頭呢?我很懺悔,所以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自在。”

    佛陀慈祥地說:“只要你懂得懺悔就能恢復清凈,就像你現在流下的眼淚一樣,可以把邪念完全洗清。你還年輕,定力還不是很堅固,難免有凡夫之欲。以前也有修行很久,已得五通、具有禪定的人,因為短暫散心而迷失;你才出家不久,凡夫之欲短暫的現前,這不算什么。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你要趕快面對現實,整理好儀態、調整好心念,多親近僧團的道侶,心里不要有掛礙就可以恢復以前無欲自在的日子了。”

    年輕的比丘聽到佛陀的教導,他想:佛陀說比他修行更久、功夫更深的人,有時也會遇到這種境界,何況他自己修行尚淺,所以就比較安心了。于是腦海中的那些形象忽然間隨風飄散了,懺悔慚愧的眼淚,真的洗凈了他心中的污點。煩惱掃除后,他抬頭挺胸、露出和以前一樣歡樂自在的笑容,他頂禮佛陀,也向同修們致謝感恩。他說:“我不再被色所迷了,我會好好顧守心念,穩住定力,希望從此可以凈心向道。”

    佛陀所教導的也就是“凈心向道”,這是佛陀弟子中的一則公案,因為大家都是由凡夫地而入佛門,凡夫的習氣誰能沒有?只是有的人較少現前,有的人則長久無法排解,一直讓外境困住心境。而學佛就是要學得境界現前時,能夠明朗地透視它,心不被境所轉,這才是真功夫。

(證嚴法師講述)

    修行者最大的障礙——淫欲“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大佛頂首楞嚴經》

    “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佛說四十二章經》

    淫欲對一個修行者來說是一個最大的障礙。那么淫欲的本質又是什么呢?淫欲的本質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一,對外表(即色)和聲音(即聲)的貪愛;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難的洗澡水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E时代地藏菩萨感应录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弘一大师讲述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人以前所做的可恥邪淫就不再說了說多了我自己會覺得太髒。我想戒邪淫是這些年日子太苦了,我不知道我怎麼會這麼倒霉好事從來都論不到我。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不墮地獄的偈: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接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二.皈依尊貴的南無地藏王菩薩,誠心的讚嘆,完美的讚偈:

稽首本然清淨地。無盡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湧香雲。香雨花雲及花雨。

寶雨寶雲無數種。為祥為瑞遍莊嚴。天人問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薩至。

三世如來同讚歎。十方菩薩共皈依。我今宿植善因緣。稱揚地藏真功德。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

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裡。吉祥雲中。

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三.皈依尊貴的導師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願接受教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四.能解決讓人困擾之事,願接受並學習:

(尊敬父母,不能再做壞事)

(做壞事、懷惡心,念地藏經,下場會很慘,一無所有的滋味,不信者,可試試)

1.皈依、瞻禮、讚嘆、恭敬[南無地藏王菩薩],所得到的功德:

a.修十善的男子、善女人,

聽到名號、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

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忉利天宮品第一)

b.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

或合掌者。讚歎者。作禮者。戀慕者。

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c.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行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

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d.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

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

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

-.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皈依地藏菩薩。

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

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福盡。下生人間。

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e.若有女人。厭離女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

如是日日不退。常一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旛。錢。寶物等供養。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f.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

食頃之間 。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

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女王。乃及王妃。宰輔大姓。

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g.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乃至勸於一人多人。

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

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2.志心瞻禮[南無地藏王菩薩],一~七天內,能念一萬遍名號,所得功德:

a.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 。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b.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

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

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是新生子 。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

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3.學習發同樣的願: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

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

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

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

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等正覺 。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4.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

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

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

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牲。又經千劫。方得人身。

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5.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或夜夢惡鬼。乃至家親。或游險道。或多魘魅。共鬼神游 。

日月歲深。轉復尪瘵。眠中叫苦。悽慘不樂者。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癒。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

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捨諸等物。

或供養經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

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

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

至于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6.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

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7.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

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思議功德。

8.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

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

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

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

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復見。

9.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

二十八 。二十九。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 無不是罪。

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聖賢聖像前 。讀是經一遍。

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

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

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溢。

10.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 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閻浮提眾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

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

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如來讚歎品第六)

11.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

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12.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 。

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祭拜。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 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

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

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利益存亡品第七)

13.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

眷屬大小。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分。

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14.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

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報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

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

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

15.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

為修營齋。資助道業未齋食竟。及營齊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

乃至諸食為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

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

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利益存亡品第七)

16.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

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

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

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

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17.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

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無量歡喜。

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

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

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何以故。

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

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

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

聚集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18.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

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

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

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

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19.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

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20.人生在世,得遇佛法,是如此幸運,有經典可學,佛法是珍寶。

a.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

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

何況塑畫形像。恭敬讚歎。其人或福無量無邊。

b.又於過去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皈依。

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c.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

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d.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皈依。

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e.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

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f.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毗羅尸。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

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g.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

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h.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

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

i.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

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j.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

是人得遇恆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

k.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

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

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

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

l.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

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

餘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

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

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稱佛名號品第九)

21.學如何佈施:

慈濟給災民東西時,所佈施的表情,

就是具慈悲心、恭敬災民、微笑、

親自拿東西到災民面前、輕聲細語、安慰災民。

南閻浮提。有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 。大婆羅門等。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

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語慰諭。

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力。何以故。

緣是國王等。於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

百生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22.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

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

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

23.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

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24.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

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

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

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

是國王等。百生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

百生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

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25.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

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

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

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26.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

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

畢竟成佛。何況帝釋轉輪之報。 是故地藏。

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27.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

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

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28.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遇佛形像。辟支佛形像。

轉論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

常在人天受勝妙樂。

29.若能迴向法界。

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30.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

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

是人或大果報。無量無邊。

31.若能迴向法界。

其福不可為喻。(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32.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

遇佛塔寺。大乘經典。

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

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

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

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

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33.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

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

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

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34.但如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

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35.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

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

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

燒香供養。瞻禮讚歎。

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

一者。土地豐壤。

二者。家宅永安。

三者。先亡生天。

四者。現存益壽。

五者。所求遂意。

六者。無水火災。

七者。虛耗辟除。

八者。杜絕惡夢。

九者。出入神護。

十者。多遇聖因。

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

若能於所住方面。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

36.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

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

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

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

37.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何以故。

閻浮土地。悉蒙汝護。

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

又常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倍於常分地神。(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

38.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

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

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

何況令受。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以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

39.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 。

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

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

40.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

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

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受記。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41.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相。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禮。

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

42.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

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43.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

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

44.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

塑畫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

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是人若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癒。壽命增益。是人若是業報命盡。

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

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皆悉消滅。(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45.若未來世。 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以下。

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

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

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

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

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

46.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

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

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

47.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

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集苦。

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48.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

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

及聞名者。至心皈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

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49.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

但當皈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行像。

如事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

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受記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50.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

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

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

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

然後合掌請服。迴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

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

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

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51.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疾病。或多兇衰。

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

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惡不如意事。

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睡夢中。悉皆安樂。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52.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

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

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

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

乃至逢於虎狼獅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53.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惡趣中。或至門首。

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

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

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54.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

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

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55.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

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者。

得二十八種利益。

一者。天龍護念。

二者。善果日增。

三者。集聖上因。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豐足。

六者。疾疫不臨。

七者。離水火災。

八者。無盜賊惡。

九者。人見欽敬。

十者。神鬼助持。

十一者。女轉男生。

十二者。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為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

十七者。有求皆從。

十八者。眷屬歡樂。

十九者。諸橫消滅。

二十者。業道永除。

二十一者。去處盡通。

二十二者。夜夢安樂。

二十三者。先亡離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諸聖讚歎。

二十六者。聰明利根。

二十七者。饒慈愍心。

二十八者。畢竟成佛。(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56.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

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消滅。三者。諸佛臨護。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接通。七者。畢竟成佛。(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57.懺悔文:                                                                                             

佛子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佛子皆懺悔。

有情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有情皆懺悔。

孤魂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孤魂皆懺悔。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覺林菩薩偈揭示了世出世間一切萬物法性的秘密。

【 覺林菩薩偈 】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贊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引用:《地藏菩薩靈感錄》--誦偈破獄

宋釋僧俊,俗姓王氏,京師人。出家後,不守戒律,未曾修善,患微疾而死,三日復醒,啼哭懺悔!自言將死時,有冥官二人,追至大城門前,忽有一僧云:『我是地藏菩薩,汝在京城模寫我像一軀,不曾禮供,而投捨大寺後,我卻須報汝模寫功德。』乃教一行文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此經晉譯)誦得此偈,能閉地獄門,能開淨土道,能通報命,言已即隱。俊遂入城中,見閻魔王,王問:『汝生值法,有何功德?』答:『惟受持一行四句偈。』王曰:『汝今誦否?』曰:『憶持!』遂具誦上偈,時聲所及,受苦之人皆得解脫。王曰:『止止,不須說』,放還人間,因此得蘇。參驗偈文,乃知是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說,即覺林菩薩偈也。僧俊向諸寺僧常陳說之,聞者發心,信受華嚴。

---自《地藏菩薩靈感錄》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3月開始誦《地藏經》,在誦經二百部後,身心都有了明顯的轉變。在此坦言修學中的收穫與不足,希望得到老師同修們更多的指點和幫助。

      受益有以下幾點:
一、囊腫,淋巴炎,乳腺炎自愈,腫瘤減少。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要堅持修行功課?

在這個業障深重的末法時期,眾生修行的難度很大,障礙重重,每個人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都是無量無邊,糾纏阻礙,無法安寧。

載重爬坡上山的列車,光靠一部車頭拉,是上不去的,至少需要兩部車頭,一個在上面拉,一個在後面推。依照地藏七的修行方法堅持修行正是如此:向上拉的車頭是阿彌陀佛,讓我們向往奔向光明;向上推的車頭是地藏王菩薩,幫我們出離黑暗惡趣。而修行這輛列車的終點就是極樂世界。

所以,每個人在修學佛法時,首先都應該從忏除自己的罪業做起,從讀誦《地藏經》這部基礎經典開始,仗佛菩薩慈力,超拔自己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不將這些因果關系理清解決,我們就不能一身輕松地往生淨土,容易被各種業障牽纏,打失正念,又入輪回,受無邊痛苦,錯失千載難逢的良機,豈不可惜?

佛法是根據眾生根性,對治不同時期不同情況各種不同眾生毛病的無上妙法。現代社會的各種誘惑比過去增加了很多,眾生造作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的機會同樣很多,眾生所犯的貪嗔癡三毒罪業也非常重。在這個時期修行得度,念佛往生者,稀有難聞。要想脫離六道苦海,需要善加選擇方法。

譬如在樓上樓下之間搭建樓梯,為的是讓人方便上樓,雖然每一階樓梯,連最後一階在內,都不是樓上,但沒有樓梯,誰也別想上樓。這樓梯好比修行的次第,從六道輪回中出離,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要選擇這樣的樓梯。

地藏七提倡吃素、誦《地藏經》、忏悔、放生、行善、念佛,就是根據現代社會的情況,為眾生選擇的六階樓梯:

誦經忏悔是明了因果、仗佛慈力出離地獄餓鬼道;吃素放生是慈心守戒脫離畜生修羅道;行善是培集福德升入人天道;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出離六道輪回的最妙法門。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佛菩薩苦修六度萬行,不棄一善,故能成大光明功德山。大家依地藏七修行方法堅持修行,規范自己的身口意,消除業障、培集福德,使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業順利,必定能夠成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打七安排

一.打七環境

按地藏七修行方法的原則創造一個相對清淨的環境,攝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讓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說到的是佛像、佛號、經文、經聲、供香、果香;身體力行的是善事、佛事;心裡想的是如何超拔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積累功德、早日成佛。讓自己全身心地融在清淨殊勝的環境裡,通過7天集中專門的修學,將我們引導到正確的修行軌道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打七的結束實際上是真正修行的開始,我們希望大家將修行功課融入到每日的工作學習生活當中,讓生命的每一分鐘都沐浴著燦爛的佛光!

二.時間安排(參考)

1.打七共7天半。前半天作預備,熟悉打七安排。後面7天正式打七, 7天作息時間安排如下:
3:45 — 5:15    自願誦經拜忏(不能影響正常功課)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能夠念佛往生?

《佛說阿彌陀經》講到:“爾時佛告長老捨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捨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捨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捨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捨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捨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捨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復次捨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捨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捨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捨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捨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捨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捨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捨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又捨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捨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捨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捨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捨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我們明白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原理和好處,就要發願往生,下面是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惟願慈悲哀攝受。
弟子某甲(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忏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瞋癡。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願禅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禅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歎,發菩提心。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鹹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淨宗念佛方法簡便易行,而執持名號,持之以恆,達到感通佛力、成就往生的目標,卻又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念佛法門以自性力、念力與佛力三力和合得以成就往生。能否感通阿彌陀佛願力接引取決於誠敬,念佛的功夫淺深取決於專精。換言之,淨業行人能否往生,往生的品位如何,與念佛人誠敬專精的程度密切相關。誠敬專精是淨業修持的方法原則。

經典昭示:阿彌陀佛“十念必生願”的前提是“至心信樂”。至心即至誠心,至誠心即是不與萬法為侶的妙明真心。淨土宗以“他力本願”立教,誠就顯得十分突出。印光大師臨往生前對弟子們的最後開示:“至誠,無不蒙佛接引;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帶業往生。”阿彌陀佛大願接引眾生,是他的至誠;我念佛求生淨土,是我的至誠。二誠相感,如磁吸針,豈有不任運往生之理?誠的外顯即是敬。對土木金彩等佛像視作真佛,讀誦佛經祖語,應當作現前佛祖為我親宣,不敢稍有懈怠。對念佛行人作菩薩想,作未來諸佛想。以恭敬心對待三寶,以恭敬心待人接物,以恭敬心持佛名號,常恆如此,業障日消,慧光日益。老實念佛乃淨宗心要。老實念佛的本質內涵即是誠敬,誠敬實為成就往生、超凡入聖的極妙秘訣。

世出世間法的一切成就,都離不開專精。專者用志不分,精者純而不雜。專精有助於激活潛能,顯現不可思議的神妙效應。念佛行門貴在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念佛功夫深淺與專精密切相關。經雲:“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表明萬法歸一,契入性海,便可獲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方法,就是教導我們不間斷不夾雜的直爾念去,心的勢能增大到極限,豁破無明,現生頓證念佛三昧。心力弱的,亦可穩操生西方淨土的勝券。

念佛以往生淨土為旨歸,亦以對治煩惱,蕩滌妄想雜念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為六賊,賊眾則難以一網就擒。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攝住意根在佛號,緊緊制服,其他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鹹解脫。因此,大家在念佛的時候,佛號一定要從心裡面出來,念得清楚、聽得清楚。清楚這兩個字最重要。要清楚、穩定而有力量。

地藏七提倡念佛,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為歸宿。

打七每天念佛號一萬聲。集中念佛一個半小時,其中繞佛半個小時,追頂念佛一個小時,其他自己自由完成。大家要珍惜時間,不閒聊家常,老實念佛。

集中念佛,開始是唱著佛號緩緩繞佛,將心境平和下來,然後轉入快節奏的跪拜追頂念佛,逐漸打消妄念。念佛課程結束時,可以集體一起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3遍)

老實修行3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